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冠军父母开书店 强项是理科【2】

2013年10月20日08:07    来源:钱江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冠军父母开书店 强项是理科

  汉字也是有表情的

  有的很美,有的很恶毒

  魔鬼式训练把参赛的孩子们修炼成精,节目组只能从古籍里翻出更难的词来对付他们。

  “很多词,连我都闻所未闻,《辞典》里根本找不到。”苏云生说。

  怎么办?靠猜!

  比如让陆佳蕾折冠的“婉娈(luán)”,就是她猜的。她的推理逻辑够缜密:词义“美好的样子”,多是形容女子,这两个字应该都是女字旁,所以第一个字她首先想到“婉约”的“婉”,而峰峦、鸾凤和鸣的声旁都是“亦”,“娈”字也随即出炉了。

  陆佳蕾说,这正是她这次参加比赛的最大收获:“以前总觉得认字很枯燥,当你掌握汉字构造中形声和会意的规律,就无需死记硬背了。”

  长着一张萝莉脸的亚军于加敏,有了更诗情画意的解读:“每个汉字都是有表情的,有的字一看就很美,有的字一看就很恶毒。”

  但凡“王”字旁、“艹”字头的字,在她眼里都是美的。“今天中午我刚吃了芫荽(yán suī),其实就是香菜啦,但这两个字看上去是不是更有美感?”而“骨”字旁的字,在她眼里就是恶毒的,比如“骨骼”、“髋关节”,总让她觉得毛骨悚然。

  “当我们读懂汉字的表情,你会发现,它们不仅仅是工具,而是艺术。”于加敏说,就在认字、猜字的过程中,认识到汉字原来那么有趣。

  如果孩子没兴趣,不必多认生僻字

  斗箕(dǒu ji指印的意思)、骅骝(huá liú赤色的骏马)、溪刻(刻薄苛刻)……前晚的决赛中,这些词接连把小选手挑落下马。

  电视机前的观众替他们叫屈:“这不是故意刁难人嘛。”有网友不禁问:“这些生僻字,或许一辈子都用不到,认识有用吗?”

  浙大中文系研究汉语言文字的教授池昌海告诉记者,普通人掌握4000个左右常用字,足以应付日常的阅读与写作。至于多识难字、生僻字,在他看来,就和学奥数一样,有天赋和兴趣固然是好,但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无效的。“所以你不认识,也不必自责。尤其是一些家长,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就别让他们效仿,去背那些很难用上的词。”

  《听写大会》题越出越难,导演关文正也很无奈,“不是节目主观上要用难词,而是这些孩子太厉害。”建立题库的是节目组3位同事和两名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外援,为了不让比赛无止境地进行下去,他们只能从古诗词、文言文或近现代文学经典中请出生僻词汇。

  “有些词写起来很生僻,但这些词在听写过程中,在央视的播出时,旁边有文化专家在进行解读,这时就有了一种文化的传承,这是书写背后的价值。”池昌海教授说,这才是节目最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

  亚军于加敏的话或许更值得大家回味:“一个字不用,才会变成生僻字,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鲁迅说,路是人走出来的,那么,字也是用出来的。” 本报记者 徐洁

(来源:钱江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