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老人猝死银行”不是孤例,一些窗口单位死守自己的“制度”,不把“人”放在眼里,有业内人士呼吁:
制度不是“替罪羊”
中风老人让儿代取钱屡遭拒,亲自办理猝死银行;75岁病重老人担架进银行,只为修改银行密码……重阳节刚过不久,广东高州和陕西西安发生的两起新闻,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人们不禁要问,人都有老到动不了的那一天,这种“本人亲自办理”的要求会不会真的成为生活中的“拦路虎”?“本人亲自办理”真的没有任何变通吗?羊城晚报记者昨日探访多个行业发现,合规操作其实也可以讲求“人情味”。
特事特办,并非不可能
病重老人被抬进银行办理业务,此事引发了一些读者的疑问:重置密码和提取现金是否真的非得本人亲自办理?
记者昨日采访广州多家银行,得到的回复是,如果是进行重置密码服务,应由本人携带身份证前往网点亲自办理,但如果是银行卡修改密码,则可以凭借原密码直接在自动柜员机上操作完成。
对于是否需要本人亲自到场才能取款,如果是无密码的存折或者存单,按以往的规定确实需要本人亲自取款。但由于近年来多家银行已经取消了新闻中提到的无密码存折服务,因此,客户如果办理的是有密码的存折或银行卡,仅需要凭借密码,同时由代办人携带客户本人以及代办人的身份证即可以柜台提现。
一位银行人士表示,银行要求本人亲自办理,是遵循最大程度保护客户资金安全的原则,“做法本身是合规的,但在面对具体个案时,处理方法过于死板”。
一位国有银行工作人员透露,目前该银行已经可以为不方便出行的老人提供上门修改密码服务,“从技术层面上完全是可行的,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做到上门发卡,修改密码当然也可以”。
记者以客户身份咨询,多家国有商业银行工作人员表示,遇到具体情况可以“特事特办”,并非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只需要向网点的工作人员进行申请,一般不需要到支行的层面就可以得到解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