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兰新铁路甘肃段违规占用万亩草原 破坏严重

兰新铁路双线甘肃段,那些“无人认领”的生态伤害

2013年10月15日01:25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兰新铁路甘肃段违规占用万亩草原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刘杨 ● 李开南|兰州、张掖报道

9月23日,丁文广从兰州出发,自驾车经武威、永昌到张掖。这是他第四次对兰新铁路双线甘青段的甘肃段(下称“兰新铁路双线甘肃段”)周边环境进行野外实地考察。

丁文广,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教授、该校西部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主任。经过多次的实地考察,他做出了《兰新双线项目(甘肃段)施工建设对草原影响的评估报告》,报告显示,兰新铁路双线甘肃段周边草原的破坏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本刊记者和丁文广一道,对兰新铁路双线甘肃段沿线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

受伤的草原

兰新铁路双线横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份,全长1776公里,是中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兰新铁路双线甘青段自甘肃兰州西站引出,经青海西宁,甘肃张掖、酒泉到嘉峪关,在甘肃境内总长为795公里,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一带。

据丁文广介绍,兰新铁路双线甘肃段临时用地对环境破坏主要有三种形式:超大的取土坑洞;随意的砂石料堆放和远超过环评报告标准宽度的临时便道。这每一点都足以成为当地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无法承受之伤”。

在张掖市甘州区石岗墩滩,记者看到正在修建中的兰新铁路双线,距路基300米左右的地方,有3个间距10米左右的大坑。这些大坑的坑壁上有机械挖掘的痕迹,坑底有路通到地面上,而且坑内留有大型运输车辆的车辙。

丁文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石岗墩滩的情况在兰新铁路双线甘肃段很有代表性,像这种大型坑洞在张掖、酒泉等地还有很多处。这些坑洞一般距铁路施工区200米到1000米不等,体积1万到5万立方米。调查中发现的最大坑洞位于张掖的山丹县,体积有16万立方米之巨。

除了这些超大型坑洞,石岗墩滩临时行车便道旁还有一些1立方米见方的坑洞。据记者在石岗墩滩粗略统计,一公里的便道沿线,大约有160个坑洞。坑洞周边的植被已被破坏,突兀地露出新鲜的砂石和土壤,像草原上的疮疤。

同样在石岗墩滩,记者发现了三四个丁文广报告中提到的砂石堆。这些土堆离铁路线大概几十米远,有五六米高。砂石堆积在草地上,植被无法生长。

而关于临时行车便道,在《新建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环评报告(青甘省界至甘新省界段)》(下称《环评报告》)规定,“铁路修建时临时道路引入线按单车道标准设置(路基宽4.5m,路面宽3.5m)”。

可记者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很多便道宽度远远超过4.5米。在丁文广的评估报告中,他发现最宽的便道在山丹县军马场段,临时道路宽度达到了11米。临时道路的宽度超过环评设计的标准,这意味着更多的草原将受到施工的影响。

“不管是挖坑、堆土还是便道上的汽车碾压,都会破坏荒漠草原上的盐碱性硬壳。草原失去‘硬壳’的保护就很容易沙化,一旦变成沙地,恢复起来就非常困难,至少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甘肃省草原监督管理局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河西走廊的生态是整个西北的生态屏障。河西扬尘达到2000米以上的话,沙尘就能飘到台湾和日本。”

1万多亩草原被违规占用

上述挖坑、堆土和便道统称为工程临时用地。据了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新建工程临时用地,须向国土、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法律手续,并负责相关的生态恢复工作或缴纳生态恢复费用。

关于兰新铁路双线甘青段施工中的临时用地,《环评报告》有具体的数字:工程临时用地总计1998.7公顷(29980.5亩),其中荒地1674.7公顷(25120.5亩),戈壁116.2公顷(1743亩),旱地207.8公顷(3117亩)。也就是说,《环评报告》规定所有临时用地都不涉及草原或林地。

兰新铁路双线甘肃段沿线的地方草原监管部门有关人员表示,兰新铁路双线甘肃段沿线的很多临时用地其实是草地,但在施工中被当成了无人认领的戈壁、荒漠在使用。

丁文广向记者展示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草地资源》一书,书中对国内18种草原类型做了明确的划分和描述。比照被占用土地上的植被,兰新铁路双线甘肃段占用的大部分地区应该被认定为草原,而不是戈壁和荒地。另外,按照丁文广提供的由中国科学院等于1996年出版的“中国草原分类图”显示,兰新铁路双线甘肃段经过的大片土地,对应的草原类型是“荒漠性草原”。丁文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进行草原分类后,再没有进行过大的调整,该图目前仍被普遍认可。“即便草原面积发生了变化,但主要是退化,草原的属性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官方机构的相关文件也证明了丁文广的说法。甘肃省草原监督管理局提供给《中国经济周刊》的资料显示,据甘肃各地草原监管部门的综合统计,“兰新铁路双线沿线甘肃段各种类型的临时草地占用合计为14977亩。”

为什么要“把草原当做戈壁、荒地”?兰新铁路双线甘肃段经过的张掖市民乐县一位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对于施工单位来说,荒地和戈壁不用缴纳恢复费用,也没有部门管理。”

丁文广忧心忡忡。因为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生态恢复,这种临时占用后的破坏很有可能就会永久留在那里。而且荒漠草原生态更加脆弱,更经不起破坏。“这些被破坏的地方有可能会变成流动沙丘,而且这种沙化会以极快的速度扩展到周边区域。”丁文广说。

分享到:
(责编:刘军涛)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