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
刘洪坤妻子石丽
“选择军人,懂得奉献”
昨晚8时许,石景山区一家宾馆内,刘洪坤妻子石丽不停抽泣、沉默,许久才说出一句话。
石丽说,5岁的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现在由石丽母亲带着。对于父亲牺牲,孩子只知道一点儿,似懂非懂,“孩子还小,只知道爸爸不回来了。”
2003年,经过介绍,石丽与刘洪坤相识,2006年结婚。“第一眼看到刘洪坤,就觉得眼前这个小伙虽然话不多,但给人感觉特别踏实。我就是喜欢他的质朴。”
“他太忙了。”石丽回忆,从结婚起,刘洪坤就很少回家,7年之中,洪坤从未与家人一起共渡过一个春节,“孩子想他,我也想他,但只能电话联系。”
石丽说,只有孩子生病住院时,刘洪坤才会不顾工作赶回家探望,“陪孩子一夜,吃一顿饭,交代完几句,后又回部队了。”
刘洪坤的堂弟刘洪材记得,今年春天,洪坤的父亲干农活,不慎摔伤肋骨,他在病床上给在北京的二儿子打电话,想见见他,刘洪坤说工作忙,脱不开身。父亲生气了:“再不来见我,你就见不到了。”没想到,却白发人送黑发人。
刘洪坤回家看望父亲了,“周六下午6点到家,周日下午3点又走了。”石丽说。
石丽说,刘洪坤工作顾不了家,“但既然我们选择了军人,就必须支持他的工作,也意味着奉献。”
刘洪魁妻子门樾
“他在加班,他会回来”
在殉职的前一天晚上,刘洪魁还在和妻子门樾视频聊天。
今年1月4日,刘洪魁和门樾领了结婚证,6月举办婚宴,一对新人甚至还没尝到新婚的甜蜜。
消防员与家人聚少离多,平均每两周回家一趟。在八大处中队指导员谷岳华印象中,刘洪魁和门樾谈了两年恋爱,见面还不到20次。
谈恋爱是这样,成家也是这样。刘洪魁与门樾最多的交流方式就是通电话。
每次通过话,刘洪魁还会和妻子视频聊天。他的QQ头像是和妻子的结婚照,昵称是“樾来樾好”。
室友郝泽铭知道刘洪魁疼妻子,“天冷了,要多穿点衣服,不要吃太辣的东西。”电话里,刘洪魁对妻子知冷知热。
刘洪魁跟门樾经常“报喜不报忧”,平日里,无论多危险的火情他都不跟妻子说。
可对“越来越好”生活的向往落空了。今后,门樾要独自面对生活。
昨晚9时许,门樾依偎在母亲的怀中,嘴唇抽动,喃喃自语。
她说洪魁工作起来顾不了家,一年中常常加班。她也说脱下军装的丈夫爱穿夹克、衬衫、牛仔裤,很帅气。
门樾的母亲在不停地安慰女儿,她说女婿是“好军人,好丈夫”。
而门樾仍然无法面对丈夫殉职的现实,“他经常加班,这次也只是加班,他还会回来的。”
现场
门头沟区三口之家远来悼念
前夜,石景山消防支队一楼大厅中,消防官兵连夜布置出灵堂,以悼念刘洪坤、刘洪魁两位救火英雄。
灵堂门口设有一桌,桌上摆放着刘洪坤、刘洪魁的生前事迹简介和前来悼念者的签名簿。截至昨日下午5时,已用完四册签名簿,粗略计算,悼念者逾百人。
灵堂中不间断地播放着哀乐,正中悬挂着“沉痛悼念刘洪坤、刘洪魁同志”的标语,标语两侧为挽联。标语下,挂着刘洪坤、刘洪魁二人遗像,遗像下方分别摆放着二人救火遇险时所穿的防火服和氧气瓶。一排黄白色的菊花将二人遗物围住。两位消防战士为二人守灵。
大厅右侧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二人事迹,左侧的电视中播放着喜隆多商场大火,二人殉职的相关新闻。
下午6时,四位市民来到灵堂,向二人遗像三鞠躬后献上鲜花,后又深深鞠躬。一位市民抽泣着说,她们是八角拉丁舞队的队员,今日路过此地,特意前来悼念。
随后,一对夫妻带着还未上幼儿园的孩子前来悼念。妻子刘女士称,他们是从门头沟特意赶来的。“我亲戚中就有当消防员的,我特别了解消防员的辛苦和危险,他们牺牲太可惜了。”
晚7时许,一队刚刚救火抢险回来的消防员回到石景山支队,他们刚下救火车,未脱防火服就直接走进灵堂,送两位战友一程。
据悉,市消防局已于13日组织全市消防官兵赴石景山消防支队悼念。
(来源:新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