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北京民政局:部分托老所是空壳 未面向社会运营

2013年10月14日08:36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北京民政局:一部分托老所是空壳 未面向社会运营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94亿,2013年底将突破2亿。作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北京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62.9万,占总人口的20.3%。到2040年,全市老龄人口将达到560万。

  北京市于2009年提出“9064”养老服务新模式,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即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逐步建立集中照料服务与社区居家服务互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今年重阳节是全国首个法定老年节。节日前夕,京华时报记者深入社区村镇,探访各类养老机构,分别关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这三种养老方式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问计专家学者和官方人士,以期探寻解决之道。

  机构养老

  或等待百年或月花数万

  截至2013年1月,北京市各类养老机构共有床位9万张,预计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16万张养老床位,这一数字远远不能满足全市老人的需求。与此对应的另一组数据是:目前全市养老床位平均使用率只有60%,有的民营养老院空置率达到90%,存在服务水平高低不同、养老设施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京华时报记者在探访中发现,在北京最热门的养老院,想要排到床位要等100年!而在一些高端定制的养老机构,安享晚年每月大概需要花费3万至5万元。

  □案例1

  5000多人排队床位难求

  家住石景山区的高女士家里最近面临一个难题,70多岁的爷爷瘫痪在床,全家人出动轮番照顾,但毕竟精力有限,情急之中,她想出一个主意:把爷爷交给养老院照料。

  高女士首先想到的是著名的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拨打电话两三次都没人接听,高女士在“一福”网站上看到,拥有1100多张床位的“一福”简介中明确表示,主要接收国家优抚老人,需要照料的离、退休老人,归国华侨老人。“听同事说,在‘一福’,老人的房间布置得特别温馨干净,书画室、康复室什么的都有,觉得自己找对了地方。”就在高女士觉得这事儿“妥了”的时候,她被告知在“一福”登记排队的老人有1万多人,现在开始排队大概要等100多年!

  随后,高女士联系了另外一家堪称示范的养老院:

  四季青敬老院。工作人员告诉她,两人间收费分几档,其中较低一档的床位费、伙食费、服务费加在一起是2500元。该院一共756个床位,排号的老人有5000多位!

  高女士问:按照现在每年新入住几十位老人的速度,5000多名老人还不得等上50年100年?“照目前这个情况,您爷爷恐怕等不到床位。”工作人建议高女士联系其他敬老院。

  □案例2

  1000多床位100多人入住

  眼看爷爷入住公立养老院无望,高女士将目光转向私立养老院。她走访了昌平区立汤路附近的一家私立养老院,这家养老院隐匿在一片杂乱无章停放的车辆中间,由于去的当天阴有小雨,尽管是正午,高女士进入养老院楼道时仍感觉阴森昏暗,用她的话形容,“整个墙壁都是凉的,看不到生气”。院区几乎没有绿地,没有健身康复设施,没有公共空间。这家养老院在网上报价为床位费1000元、餐费700元、服务费300元。全院有将近600张床,目前只有不到60人入住。

  除了这种类似“大杂院”的养老院,部分私立养老院收费适中,环境也好,却同样不受追捧,高女士称“算不过来这笔糊涂账”。

  根据高女士的指点,记者昨天走访了位于昌平区沙阳路的一处中高档养老机构,电话咨询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两人间一张床位是1200元,伙食费600元,服务费300元。记者赶到这家养老院,入眼的先是几十米宽的一片银杏林,穿过林子是一片温室,老人们吃的蔬菜据说都来自这里的绿色种植,园内有湖,湖边有多栋别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就是养老院。

  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参观了一套75平米的两居室,室内有一卫生间,再问及收费时,工作人员报出“一次性缴纳60万”的价格。原来,这里的养老院有多种租住模式,如果按月收钱,这套房子所有收费在1万元上下,而园区特别推出“60万元住30年”的模式,可以全家入住养老院。记者在一张密密麻麻的收费表上看到,一共有近十种房型可供选择,每种房型又有多种支付方式,比如10万+1000元/月/套的小一居,30万+6000元/月/套的大一居、140万住30年的四居室等,再加上膳食费、护理费、通讯费、暖气费、医疗押金、入住设施费、水电费,这笔账不带个计算器还真算不明白。

  据了解,该养老机构可接纳1000多名老人,目前只有100多人入住。

  □案例3

  最低收费标准每月9800

  随着养老需求走旺,近两年北京出现了一些定位于“高端养老”、价格不菲的养老院。北京双井恭和苑老年持续照料生活社区就是其中代表。

  这家养老机构位于双井桥东北角、乐成中心北侧的黄金位置,养老院有5000平方米的精致绿地和各种活动设施,从网站宣传图片上看,进入这家养老院如同进入了一个私人大公园。区别于其他养老院先咨询老人的情况,这家高端养老中心的工作人员提出让高女士听一下报价再咨询。尽管好的条件必然会匹配较高的收费标准,但工作人员报出的“最低价格9800元”的收费着实让高女士一惊。

  工作人员告诉高女士,这9800元是一间30平米的房间,是这家养老机构最小的房间,包含了吃住和基本医疗的费用,如果老人不能自理,还需要增加护理费,这护理费是按照养老院给老人基本情况的评分“按分收费”。

  “价格实在太高了,相当于每年十多万,要住到单间套房里,每年要在这里花四五十万,简直是天价。”高女士说。

  专家解读

  市场资源配置畸形是问题根源

  一边是一个床位要等100年,另一边是养老院空置率高达九成,有专家表示,这一系列夸张的数字背后,反映的是养老市场资源配置的畸形,是养老机构服务参差不齐的体现。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表示,公立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职能应有所区分,前者主要起到保底作用,保证三无、低收入老人在需要的时候有地方可住,民办机构则主要面向市场上的各种需求,“一些条件好的老人希望住更好的养老院,也就催生了这方面的市场。”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北京的养老机构主要是按照低、中、高三档建设,各自比例分别为养老机构总数的30%、60%和10%。城区主要以中、低端护养型养老机构为主,郊区发展中、高端的养老机构,“但低档并不是服务层面的低档,而是指其价格能让普通市民接受。”

  该负责人说,低端养老机构将由政府加大投入,满足普通家庭老人的基本养老需求,主要针对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中端养老机构在政府扶持同时引入社会资金,保障舒适型的床位建设;高端养老机构主要引入社会资金,针对收入较高的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建设,政府也将在数量上予以控制。

分享到:
(责编:王泽、申亚欣)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