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一个民间敬老院的“黑转白”之路【8】

2013年10月13日05:51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一个民间敬老院的“黑转白”之路

  2013年10月12日,杨美学在擦拭“贵阳市云岩区杨美学敬老院”的牌匾。 2006年3月,靠在贵阳卖豆腐为生的农民工杨美学花掉所有积蓄办起了一家“贵州农民工慈善助养院”。7年多时间里,助养院先后接纳120余位老人,并为60余位老人养老送终,其中年纪最大的101岁。由于软硬件设施达不到申办条件,助养院在2013年初面临民政部门取缔。 2013年2月,杨美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得以在一处符合标准的建筑内继续开办助养院。自此,杨美学开始为助养院的“黑转白”奔波,辗转于民政、银行、税务、消防等部门,在8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反复奔走了不下50次,光公章就盖了18个。今年9月18日,“贵州农民工慈善助养院”结束7年没有合法身份的状态,搬进了新环境,更名为“贵阳市云岩区杨美学敬老院”重新挂牌,杨美学的民间慈善“黑转白”梦想终于实现。现在,敬老院里设有50张床位,住着包括智障、残障、孤寡老人在内的32位老人,年纪最大的93岁。在“黑转白”之前,杨美学的助养院几乎完全依靠社会捐助运转,举步维艰。如今,敬老院将有望获得民政部门给予的每年每张床位3000元的补贴。在敬老院的第八个重阳节将至之时,杨美学和敬老院内老无所依的老人们终于解除了后顾之忧。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