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问:黄金周变黄金“粥”,长假到底要不要?
九寨沟滞留了,西湖挤爆了,故宫“超限”了……不是堵在路上就是瘫在景区里,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长假里,超负荷运行的景区运行成为最大的热点。黄金周变黄金“粥”,真的都是黄金周惹的祸?专家指出,要为黄金周“解困”,不应采用取消长假的懒政思维,堵不如疏,应从扩容五一等假期着手。
记者查阅1999年以来媒体关于黄金周的报道发现,最初几年,黄金周一直是“火而不爆”,2003年的国庆节开始,关于黄金周期间“火爆”“挤爆”“拥堵”的报道便见诸报端,到2008年“五一”黄金周取消后,国庆黄金周的拥堵程度更是直线上升,随着去年国庆黄金周开始实行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政策,多地高速公路和景区更是直接陷入“瘫痪”状态。
假日办在多家网站“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显示,多数网友赞成保留黄金周制度,不少网友还留言要求恢复“五一”黄金周。
世界旅游组织咨询专家、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等均指出,热门景区在节假日屡屡爆棚,其实是在节假日集中爆发的游客需求与给定时间内有限的热门景区承载能力之间的供需不平衡,要解决这种供需不平衡,除了要完善景区的预警体系,落实应急预案,更要加强顶层设计,扩容休假,分散“十一”黄金周的压力。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教授楼嘉军分析指出,“五一”黄金周取消后,不仅对当时已经颇为突出的假期游客爆棚现象有抑制作用,同时也将客流导向“十一”黄金周。“五一”黄金周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恢复“五一”长假,有助于“十一”黄金周“解困”。
楼嘉军说,所谓“每年长假经济损失2000亿、应取消三天以上假期”的说法,不仅没有考虑到我国多个城市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国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日渐旺盛,也没有看到长假经济对经济转型的重要意义。旅游业是经济转型中需要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包括餐饮、租车、住宿等数十个行业,还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经济账不能“只看数量不看质量”。
三问:带薪休假还要等七年 扩容假期有多难?
专家指出,要回应民意“多放假”,在探讨如何额外设定法定假期之余,更重要的是要多管齐下解决现行带薪休假制度实行多年却难以落实的尴尬现状。
尽管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2008年实施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均明确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但由于劳资地位不对等、职场加班文化蔓延等原因,这一制度多年来落实情况始终不客观。
2012年年底一项由某媒体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调查显示,有50.4%的受访者直言单位不实行带薪休假;有78.1%的人认为,劳资双方不对等,员工没有话语权。一些国外机构所作的全球多国带薪休假调查中,中国也屡屡“垫底”。
专家指出,要解决有限的公共资源和集中爆发的居民需求之间的矛盾,扩容假期需要科学精神。一方面是顶层设计更为合理、更为现实的假期安排,另一方面,更要全面落实和捍卫带薪休假制度,在保障劳动者利益的同时,也分担法定节假日形成的旅游出行高峰期带来的压力。
楼嘉军表示,今年初公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带薪休假在我国从制度层面已经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全面落实。“到2020年基本落实,不等于现在可以空等七年,针对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建议国家借鉴国外经验,就带薪休假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分地区、分行业、分步骤地加以推进。”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