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10月9日电(记者双瑞)“曼哈顿广场”、“威尼斯水城”等洋味儿十足的名字在中国城市街头大行其道,有人调侃称逛一天街有周游列国之感。近日河南省出台地名管理办法,叫停令人眼花缭乱的洋地名,禁令引来一片叫好声,但“一刀切”的行政手段和实际施行效果值得商榷。
不知从何时起,洋地名开始入侵城市的角角落落,种几棵树就叫“维也纳森林”,挖个小水池就号称“威尼斯水城”,花里胡哨的命名令市民眼花缭乱。知名导演冯小刚就曾炮轰开发商没文化,说中国许多城市的小区、建筑都取了个外国名字,反映出来的是文化上的不自信。
这种观点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认可。在一家知名网站发起的问卷调查中,92.7%的网民支持多用体现本土文化的地名,不应崇洋媚外,不是说起个洋名字就高端时尚国际化了。
尽管饱受诟病,洋地名却势不可挡,“香榭丽”、“维也纳”不仅点缀大城市,连三四线城市都遍布“欧洲小镇”。在这种形势下,叫停洋地名的《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一出台就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办法规定,禁止使用外国人名和外国地名作地名,宾馆(酒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建筑物及居民住宅区都在此规定之列。
新规引来一片叫好声,但洋地名是否会就此绝迹尚未可知,用行政命令手段“一刀切”的做法也值得商榷。有观点称这种叫停方式太霸道,政府行为没有搞清公私边界,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场所及建筑可以严加管理,商业中心、楼盘小区等私产则不适用。既然洋地名层出不穷,说明有市场需要,公权不宜管太宽。
即便抛开公私边界的争论,用行政命令禁止洋地名的做法效果未必乐观。一些群众认知度较高甚至约定俗成作为地标的洋地名,突然改名势必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多种不便,逐步引导规范地名更适合现状。
事实上,早在1997年前后,河南省民政厅、郑州市民政局等部门曾分别下文规定,凡是新建的居民住宅区、商住大楼等具有地名意义的各种公用建筑物名称,在办理规划审批时须到民政部门办理建筑物名称登记审核手续。竣工验收时要查验批准地名命名的文件,经审核批准才能正式启用新名称。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房地产开发商随意定名,不经过正规审核,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办法,地名管理部门往往无可奈何,最多提出警告,这无疑是洋地名扎堆乱象的一个原因。如果从完善和规范命名程序入手,辅以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洋地名治理工作也许事半功倍。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