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蓝顶”:由乡村到艺术新高地

2013年10月03日15:57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蓝顶”:由乡村到艺术新高地

  新华网成都10月3日电(记者肖林 童方)成都近年来统筹城乡改革,使东郊10公里的三圣花乡成为中国文化新高地。

  成都市东郊的三圣花乡景区的深处,阡陌纵横、垂柳依依、莲叶田田,在这片宜诗宜画的美景之间,矗立着一片灰灰白白的房屋:高高的房顶,未经装饰的外墙,前庭后院点缀着乡村随处可见的花草。

  就是这样一栋栋朴素的小屋“蓝顶艺术中心”里,聚集着中国顶尖的当代艺术家:周春芽、何多苓、方力钧、罗中立、刘家琨、沈振清、欧阳江河、俸正杰,等等。此外,蓝顶的青年艺术村和周边还散居着大约300名青年艺术家。

  蓝顶艺术中心规划总面积约1500亩,包括公共艺术机构、美术馆、艺术中心、产权式工作室和租赁式工作室,和一些配套服务机构。目前,一大批知名艺术家、创意人士,以及艺术机构已经陆续把工作室搬来这里。

  近日,记者在蓝顶艺术中心碰到蓝顶美术馆的设计者、建筑师刘家琨时,他说:“我看他们搬进来了的幸福指数都很高啊!我的工作室正在装修,很快也要搬过来。”

  据刘家琨介绍,在过去,艺术家们要找到一个“不用搬来搬去,可以聚在一起搞创作”的地方非常不容易。“最开始我很犹豫,就怕艺术家聚集这里后土地被炒热,商业开发进入,艺术家们就又被赶走。这几乎是一个发展规律,国内诸多自发形成的艺术聚落因城市拆迁而灰飞烟灭的例子不胜枚举。”刘家琨说。

  后来刘家琨之所以选择进驻蓝顶,是因为成都深化统筹城乡改革,在政府规划和土地政策上保障艺术家的权益,用规划确定这一带的为环城生态区,并用地方立法予以保护,为艺术家工作室颁发合法的房屋产权证,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记者采访发现,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打造统筹城乡改革升级版,并不仅仅满足于物质层面的发展,而是引进“蓝顶”发展文化艺术。

  据蓝顶美术馆馆长金延回忆,当时锦江区将30多亩地作为文化用地以优惠的价格有偿划拨给了周春芽等十几位艺术家,蓝顶美术馆的理事长章智勇牵头修建,2009年蓝顶一期正式建成。建成后,蓝顶在全国的影响力迅速扩大,邻近蓝顶一期的双流县接下来又把统筹城乡整理出来的80多亩土地以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方式优惠划拨给2009年成立的蓝顶创意产业公司,这样又有了蓝顶二期、三期和青年艺术村。

  “统筹城乡就是共享、共生、共荣。”金延认为“蓝顶现象”给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一种价值观,不是把乡村全部用推土机推倒,土地拍卖了建一片水泥森林,而是城市与乡村和谐发展、物质与文化齐头并进的概念。

  蓝顶当代艺术区所在的三圣花乡景区,原本是一片农村。村民李志军回忆说,土地贫瘠,农民贫穷,“穷得村里的小伙子找对象都难”。

  “蓝顶”来之前,村民张光君的农家乐里茶是5元一杯;有了“蓝顶”,茶卖到20元一杯。这涨的15元“文化钱”,游客不但愿意消费,而且乐于消费——他们看花赏月,吃农家菜、住农家屋,更难得的是,还能漫步乡间去感受一把文化的洗礼——“蓝顶”常常举办各类艺术展。

  现在,有的村民还直接加入了蓝顶的“艺术产业链”,成了美术馆的工作人员,或是做起了加工画框、做艺术品物流的生意。

  蓝顶不仅吸引着国内的艺术家、艺术机构,连艺术之都巴黎也嗅到了蓝顶这块艺术蛋糕的诱人香气。

  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的工作人员许韵介绍,领事馆决定把明年的“法国文化之春”活动放在蓝顶艺术中心举行。“当时就觉得这个地方很好,既可以搞展览,又有艺术家的独立工作室。明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个框架下,介绍一批法国艺术家到蓝顶来住上一段时间,和中国的艺术家一起交流、创作、办展。”许韵说。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