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日电(记者鹿永建)十一,秋雨中的北京崇文门东大街22号楼,84岁的顾明远教授像往常一样7点起床。窗外隔路相望的明城墙遗址公园已有不少游客,不过他有一个多月没有时间专门去走走了。
20岁开始当教师、一直从事教育的顾明远,喜欢用“为教育打工”描述自己。十一这天,他在家穿着一身蓝色运动装,“打工”内容是应教育部之约、为《人民教育》写一篇关于立德树人的文章,文章只需两千字,他已在写第二稿。
用著作等身形象顾明远,最恰当不过。他身高一米六,著述30余部,论文600多篇,今年4月他主编的《中国教育大辞典》出了增订全编本。作为学者,他是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创始人;他视野宽,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多领域均有涉猎;从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岗位上退休后,一直担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和名誉会长。不管是面对部级干部、还是基层教师,他始终是一付有温度、没压力的露齿笑容,很多基层搞教育的人都希望到他住处和办公室见他一面,跟他说上几句话,正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十一下午,记者在他家品着他亲手泡的茶,听他讲最近的“打工”事项:上午接了北京晨报的电话,请他出席一个表彰教师的活动,他爽快地同意了。毕竟年过八旬,外地讲学活动他一般婉言谢绝,但最近还是参加了不少重要的教育活动。9月18日,他在新华网就性教育做客新华访谈;24日,来到四川广安小平同志故乡,参加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教育部等举办的“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暨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27日,在教育部参加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讨会;28日,厦门一家教育图书集团准备推出大中华青少年阅读文库共1500本,来京请他担任主编;29日,他出席了第一届“明远教育奖”颁奖仪式。
说起“明远教育奖”,顾老感慨颇多。该奖项是从“顾明远教育研究发展基金”发展起来的,顾先生于1997年为基金捐赠了第一笔资金,目前基金规模已由初始的10余万元发展到400余万元,向全国的优秀教育实践与理论工作者提供奖励,还资助青年学子的科研工作等。由于他的坚持,“明远教育奖”去掉了“顾”字。他的说法是,淡化个人色彩,突出明远二字的本身含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意在激励中青年学子克服功利主义思想和浮躁的心理,努力学习,不断创新。
正说话间,电话铃声响起,来电者正是“明远教育奖”获得者之一、山东潍坊广文中学校长赵桂霞。她在电话中说:今天午睡时做了一个梦,梦见更多教育奖项在各地出现,其中一个选定了广文这所百年老校举办仪式。顾明远笑着说:现在社会上对教育负面评价比较多,其中很多也是很有道理的。我们搞这个奖,就是要唤起更多的人关注教育,并聚集教育正能量。慢慢来,只要有所促进就好。
下午6点,记者向先生告辞。顾明远又开始伏案撰文,继续为教育“打工”。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