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重庆当前面临着“四个关键节点”,高度概括了重庆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特殊市情、突出问题。准确认识和把握“四个关键节点”,是争取改革发展取得更大突破、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
直辖16年来,重庆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和发达地区比,我们差距不小,仍存在“两个欠发达”的特殊市情,目前正处在“四个关键节点”上,即:统筹区域发展,做强主城、发展县域,促进全市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的关键节点;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关键节点;夯实基础、积蓄能量、调整结构、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节点;破除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形成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的关键节点。
“四个关键节点”是重庆历经多年努力而迈入发展上升期、发展新阶段时,面临的工作重点和困难的“交汇点”、各种机遇纷至形成的“转折点”。一方面,通过直辖以来的努力,重庆在推动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城镇集群、发挥城镇功能,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速建设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成效显著,经济总量总体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建立直辖市到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提出“314”总体部署到国务院出台“3号文件”,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推动了重庆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各区县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资源利用不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比重偏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等问题依然突出,原有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中央的政策红利还没有用好用足用透,先试先行的优势还没有充分体现,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层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等等,这些都成为当前制约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困难与机遇交织,发展与矛盾共存。“四个关键节点”既是时间坐标,也是空间坐标,它标明了重庆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关键阶段和突破方位。抓住“四个关键节点”,是转方式、调结构、顺应改革发展大势的需要。推动重庆“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抓住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快取得新的更大突破,当前尤其要突出抓好五大功能区划分和行政体制改革两项工作。
五大功能区划分的背景和依据就是重庆面临“四个关键节点”的特殊市情,是市委、市政府在总结历史经验、反复调查研究、审慎科学论证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大智慧。要统筹区域、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明确各个区域、各个区县的功能定位,明确各自的职责,做强大都市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大都市区对“两翼”的带动作用,突出“两翼”涵养和保护生态的首要任务,提升协调发展的力度,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且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
抓住关键节点,争取更大突破,要突出抓好行政体制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全会通过的行政体制改革方案,体现了以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大力简政放权,优化机构设置,严控人员编制,提高行政效能的精神。只有抓好方案的贯彻落实,才能破除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健全完善符合重庆实际的科学规范、统一高效的直辖市行政体制,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才能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形成经济内生增长机制。
抓住关键节点,争取更大突破,还需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产业、扩大开放,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日报评论员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