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9月25日电(记者 梁相斌 廖君 李劲峰)回想起原先住在“一下雨就漏、雨一大就淹”棚户房中的情形,坐在宽敞明亮的二居室中,年过七旬的余敦浩夫妇难掩脸上的笑容,“2010年9月28日领新房钥匙、10月27日搬入新居,这两个日子我们今生铭记”。
老余夫妇内心的感慨与生活变迁,是华中地区最大工矿棚户区改造中的缩影。面对4万多名建设武钢的产业工人,在简陋工棚中蜗居数十载的“历史欠账”,在财政投入有限情况下,武汉青山区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探索出一条城市工矿棚户区改造新路。
棚户房改造带来“脱胎换骨”新生活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十多万产业工人聚集青山,住进临时工棚,支援武钢建设,当地逐渐形成11个棚户集中社区,居住着13709户共4万余人,约占青山区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由于缺乏规划、年久失修,棚户区内道路狭窄,房屋低矮破旧。记者在工人村街看到,排水系统缺乏,地势低处遭雨家里“水漫金山”;工棚乱搭乱建,一有火情就“火烧连营”。这里近三分之二的居民是低收入家庭。
青山区委书记黄家喜说,青山棚户区上万户居住面积不到50平方米,条件十分简陋、生活相对艰难,这些对青山老工业基地作出贡献的产业工人,“住有所居”迟迟难以圆梦,“无疑是‘历史之痛’”。
在各方支持推动下,2007年,青山区启动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并连续两年列为武汉市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
经过5年多努力,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市场运作、封闭运行”的模式,目前已完成9000多户棚户区拆迁。其中近8000户居民回迁安置在两个小区,另有1000多户今年底能拿到新房钥匙。囊括剩余两千多户的二期工程也计划近期动工。
在安置人数最多的青宜居社区,居住着4810户的棚户区居民,小区内片片绿茵、道路通达、整洁有序,学校、超市、养老院、卫生站等服务设施齐全。
青宜居社区17栋居民刘华斌说,棚改回迁前,大家几乎天天到工地了解建设进展,“没住过草棚的人,难以体会棚改带来的‘脱胎换骨’般高兴”。
破解“三难”困境 创造“青山速度”
规模庞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巨额的资金投入、妥善的安置政策、多元的拆迁需求是各地棚改进程中普遍面临的“三大难题”。棚改一期工程已近完工的青山区,如何走出“三难”困境的?
“青山区棚改仅一期工程就需要34亿元,是全区可用财力的6.7倍,光靠财政投入难以为继。”负责青山区棚改的青山区政府办副主任、武汉青安居公司总经理蔡延达说,在政府主导下,青山区联合房地产企业与银行成立融资平台、筹集先期投入资金,后期拆迁土地与商户门面出让偿还贷款,控制建设成本、降低资金风险、加快棚改建设速度。
群众满意的棚改安置方案,是决定棚改能否由民生工程成为民心工程的核心。按原有面积补偿,解决不了群众住房难;回迁房定价过高,低收入群体无法承担。细致的入户调查、60多场座谈会,通过“从下而上”调查摸清棚改底数,掌握居民需求,青山区做到为棚户区居民“量身定制”安置方案。如经过仔细计算,青山区提出“保底还建、优惠补差”方案,一个原住房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家庭,若安置一套60平方米新房,只需支付5万到6万元,且达到“拎包入住”标准。
与此同时,面对多元化的棚户区居民群体,棚改中子女户口、补偿面积等因素,拆迁矛盾纠纷多发。青山区工人村街办事处书记冯锦说,棚改签约前,全区教育、司法、民政、卫生等10多个职能部门集中现场办公,调解矛盾纠纷;同时抽调两百多名干部,深入一线帮群众解决困难,“一个商品房项目从拆迁到完工需要4年,而集中安置的临江港湾小区拆迁、还建,仅用两年时间,棚改‘青山速度’可见一斑”。
直面“棚改后时代” 多措并举“住得好”
实现“拆得动、买得起”后,棚改工作并未画上句号。临江港湾小区棚改回迁居民刘清平老人说,以前烧的靠捡、吃的靠种,靠低保金就能生活;搬进新房后,做饭煤气、上下电梯,生活开支大增,很多人担心新房“搬得进,住不起”。
仅常规的物业费,就成棚改后居民面临的头等难题。青宜居社区支书张军丽说,棚户区居民以往生活中没有物业费、垃圾费概念,加上老人多、低收入和多子女家庭多,不少群众反映生活开支负担重,物业公司表示小区管理问题多,有段时间双方矛盾特别突出。
直面“棚改后时代”诸多问题,青山区通过租金补贴,将沿街商业门面出租,补贴小区物业管理费,每平方米比市场价降低0.2元;采取“以工代助”,安排困难群众在小区做保洁或保安,将一部分劳动报酬来抵交物业管理费。
社区细致周全服务与丰富多彩活动,很快就使回迁居民融为一家人。原本棚户区相熟相知的街坊邻里,打散搬入安置小区后,社区成立腰鼓队、书法组、义工队,做到“居民联系不间断、扶贫帮困不间断、文化活动不间断”。
黄家喜说,“棚改是用政策还‘良心债’,用规划还‘功能债’,用改造还‘历史债’。基于民生工程建设为民心工程的考虑,青山区将继续坚持建好还要管好的思路,让所有棚改回迁居民真正搬得进、住得好”。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