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作充满艰辛,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区,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他始终坚信真知来源于实践,不断刻苦钻研;他一直奋战在野外一线,以“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追求更高”的精神风貌,诠释着新一代地质工作者不畏艰苦、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壮志豪情。
他,就是担任青海夏日哈姆铜镍钴矿项目负责人杨启安,2006年毕业于长春工程学院资源勘查专业,现就职于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工作7年来,杨启安先后参加了青海省卡尔却卡铜矿普查,下得波利铜钼矿预查、普查及夏日哈木铜镍钴矿预查、普查等工作,历任技术员、技术负责、项目负责等职务,曾多次被五勘院评为“工会积极分子”、“先进工作者”。他所带领的项目组被评为“优秀班组”,获得“矿产地奖”;2012年夏日哈木铜镍钴矿普查项目获青海省地矿局“地质科技成果特别奖”,他个人荣获全国能源化学系统“五一劳动奖章”。由他所编写的夏日哈木铜镍钴矿项目的预查、普查设计也被上级单位评定为优秀。
危险、孤独相伴,只为揭开矿藏的美丽面纱
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在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起,就与危险、艰辛、孤独时刻相伴。但杨启安凭借着对执着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地质工作战线一干就是7年。
杨启安所负责的夏日哈木项目,位于东昆仑西段、柴达木盆地的南缘,属高原沙漠气候,海拔近4000米,工区地形陡、蚊子横行,条件极其艰苦。在工作量大、任务重、技术人员短缺的情况下,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努力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项目刚开始,目标是寻找铜铅锌矿,在找矿没有进展时,他在5个异常区跑了一遍又一遍。后来通过仔细辨认,在26号异常区发现了铜镍矿化线索,2011年所布设的6个钻孔和槽探均见铜镍矿体,矿体厚度大、品位较富。
随着矿区的神秘面纱被一层层揭开,迷人的宝藏,一个个呈现在勇敢的地勘人面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杨启安所带领的项目完成了5个1∶5万水系异常的1∶1万地质草测、1∶1万土壤测量,完成钻探2万余米、槽探近1.5万余方。
为了扩大东昆仑地区镍矿的找矿远景,杨启安在加班加点干好自己项目工作的同时,积极和东昆仑镍矿科研项目组的工作人员一起对东昆仑所有镍异常进行检查。
每次出去异常查证都要在车上颠簸两三百公里,然后步行十几公里才能完成。为了能早点完成异常检查任务,他每天都过得繁忙而劳累。
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前我们找到一个大矿需要8年、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而他带领的夏日哈木项目组,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东昆仑地区找到了大型镍多金属矿床,属东昆仑成矿带首次发现。2011年通过对26号异常区进行土壤测量、槽探揭露,在地表发现了镍化、孔雀石化、镍黄铁矿化等,揭开了区内找镍矿的序幕;2012年经过物探测量、深部钻孔验证等进一步勘探,累积勘查出镍资源量56万吨,钴资源量2.15万吨,铜资源量5万吨;2013年度对26号异常区进行详查,发现异常区平均厚度67.28米,镍品位0.23~3.48%,平均品位0.8%,铜品位0.2~4.34%,平均品位0.34%,钴品位0.012~0.16%,平均品位0.031%。初步估算镍资源量超过80万吨,主矿体占到98%,达超大型规模,成为青海又一个矿产开发基地,名列我国第四大铜镍矿床,填补了青海省镍矿找矿空白。
该矿床是青海东昆仑地区找到的第一个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在该地区找矿类型上取得了新突破。这是地质行业的一个奇迹,为今后在整个东昆仑地区寻找该类型矿床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也是青海省选准找矿靶区,大兵团会战,大规模投入,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一个典范,受到国土资源部、青海省政府的高度赞誉和肯定。
理论与实践结合,创造戈壁沙漠奇迹
为了带好这个项目,杨启安一心扑在野外生产一线,一方面刻苦钻研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一方面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遇到问题总是虚心地向前辈请教,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和难点。他常说,干我们这一行不仅要有热情,还要有扎实的地质理论基础,要不然很难真正地为质事业做出贡献。项目组所在的矿区属于干旱的沙漠气候,每逢七八月份,正是蚊子最猖獗的时候,据当地人讲,最多的时候蚊子一天能从一匹马身上吸走一斤血。即使穿上两层衣服,还是能被蚊子叮透。为此,项目组人员不顾一天的辛劳常常要爬到山包上风大的地方,才能摆脱蚊子叮咬安心的睡觉。有时为了能够准确测量岩层产状,看清岩石的构造,他常常顾不上戴蚊帽,总要把岩石仔仔细细地看个够,为此,蚊子扛着“长枪”不知吸走了他身上多少血。风吹日晒、冰雪雨淋、蚊虫叮咬,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激发了他战胜困难的勇气。野外项目生产被他安排得井然有序,工作中以身作则,每个工程位置他都亲自布置指挥,对工作尽心尽职。
说到工作思路、工作依据、工作部署,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每当谈及家人,这个坚毅的汉子却沉默了。常年在野外工作的他,不要说照顾老人和家庭,就连自己也没能在家好好待过几天,这引来了家人的许多抱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自己也常为没有尽到一个儿子、丈夫的职责而深感自责与内疚。他说:“自古忠孝难两全,既然选择了地质找矿这个行业,我不后悔。只有实现找大矿、找好矿,取得找矿重大突破,出一流成果,才是对家人最好的回报。”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