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三亚9月20日电 (记者陈伟光、马跃峰)今年中秋,三亚游客不再延续“白天看海,晚上睡觉”的旅游老套路,纷纷到新开业的三亚千古情景区看歌舞、赏明月,感受天涯文化、黎苗文化。借助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三亚一边培育文化演艺、免税购物、邮轮产业等新业态,一边加强行业管理,提升服务业发展软环境,打造服务业“升级版”。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108.26亿元,占GDP比重超过六成。
自2010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来,三亚巧打“错位发展”牌,培育智慧型产业,吸引大公司区域性总部和研发、客服等职能性总部落户。目前,全市吸引文化产业企业30家,计划总投资959.68亿元,涉及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演艺娱乐等9大文化业态。力争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的7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比重的60%以上。
落实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系列优惠政策,三亚相继实施离境退税、离岛免税、落地签证、邮轮游艇开放等政策项目,出台土地供应、税收奖励等办法,促进全市服务业累计完成投资1038.4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94.9%。
三亚旅游、工商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相继制定《海鲜市场整治总体工作方案》、《水上旅游管理暂行办法》等,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创建旅游诚信管理体系,开通“三亚旅游诚信管理系统”,对旅馆、旅行社实施网上监管、网上公示;在海鲜排档推广使用电子点菜系统,销售价格高于政府最高定价,收银电脑将自动向物价部门报告。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21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