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抗美援朝老兵用镜头缅怀“最可爱的人”

2013年09月20日10:53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抗美援朝老兵用镜头缅怀“最可爱的人”

  新华网太原9月20日电(记者王学涛 吕梦琦)战斗在朝鲜、移交阵地、恢复生产、朝中友谊、凯旋荣归……在近日开幕的平遥国际摄影展上,3位八旬抗美援朝老兵用镜头记录下的50多幅中国志愿军照片,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品味。

  “照片见证了志愿军的伟大,见证了难忘的中朝友谊。”82岁的老兵钟达说,这是他一生最愉快的展览,累并快乐着。

  钟达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做了8年通讯员,用镜头记录了中朝友谊:志愿军给朝鲜人民义务修水渠,朝鲜阿姆妮为志愿军送开水、补衣服;中朝军民一起跳舞联欢;在回国路上,朝鲜人民设酒宴“十里长亭”告别志愿军等。

  “你看那灿烂的笑容、激动的泪水,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钟达说,他19岁在老家重庆参加抗美援朝,当时他是垫江师范中学第一个自愿报名的,之后带动学校200多年轻人参战。但让钟达感到可惜的是,他拍摄的几百张照片底版在部队搬迁过程中丢失了。

  如果钟达用镜头记录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柔情”,那老兵贾振鑫和刘兴华则用影像表现了他们的“刚强”。

  专题《战斗在朝鲜》里,志愿军战士在铁原阻击战、金城反击战、上甘岭战役、五音山阵地战等战斗中,英勇坚守阵地的一幅幅照片触动人们的心灵。

  “这是我用缴获美军的相机拍摄的第一张照片。”81岁的贾振鑫自豪地指着一幅照片说。

  虽然60多年过去了,但贾振鑫仍然会用简单的朝鲜语进行交流。他告诉记者,自己参军时只有17岁,在华北直属兵团中任通信员、班长、排长等职。但由于他所在的营伤亡惨重,因此他只在朝鲜战斗8个月就回到国内。

  八旬老人提起那段历史有些哽咽。他回忆说,在国外作战,人生地不熟条件非常艰苦,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饿着肚子,偶尔找到一点荞麦,就带着皮儿用火炒炒,当瓜子一样吃瓜仁。“在朝鲜作战,语言不通,地形不熟,字看不懂,用‘聋子、哑巴、瞎子’来形容真不为过。对方有飞机、大炮、坦克,而我们只有小米加步枪。”

  “刚去朝鲜时,我们团有3800人,回国的时候仅剩下186人。我们牺牲了很多人,但是我们没有输给他们。”贾振鑫说。

  三位老人穿戴整齐的军装、胸章,也成为2013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一道亮丽风景。虽然年岁已高,但老人精神矍铄地一遍遍给观众讲述照片背后的感人故事。观众们纷纷和老人合影留念、留言,向他们表示敬意。

  “和平年代,我们仍然不应忘记历史。摄影是超越语言和时代的,透过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会让后人看到令人感动的东西。”贾振鑫说。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