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缺乏国家标准,部分无良商家以次充好,专家呼吁早日出台标准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食用油销量大增。但记者采访发现,占据市场相当份额的食用植物调和油长期以来缺乏国家标准,导致市场上调和油鱼龙混杂。
花生调和油里有多少花生油?
中秋节前夕,在济南玉函路一家大型超市,5升装用调和油价格从40多元到150元不等。记者在一桶5升装的某品牌花生调和油的桶身标识上看到,其配料依次是:大豆油、玉米油、菜子油、花生油、芝麻油,花生油位列倒数第二。
按照食品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要求,食品中“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
显然,这款花生调和油中含量最高的应该是大豆油,其次是玉米油和菜子油,花生油排在第四位,可这款调和油却命名为“花生调和油”。
记者看到,5升装的胡姬花牌花生油9月13日价格为123.8元,5升装鲁花牌花生油价格为139.9元,算下来1升花生油均价25元左右,而当天市场平均价格为10元/升,比花生油低了一半多。
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多数食用调和油都是以较为廉价的大豆油或菜子油为基础油,加上少量花生油、坚果油等较贵油种,而命名时却突出较贵的单一油品,例如花生调和油、橄榄调和油等,造成其“名贵”假象。
调和油配比是“最高机密”?
记者联系了几家粮油厂商,询问调和油配比情况,他们大多都以“企业机密”或“不清楚”为由婉言拒绝。
专家表示,调和油配比国家没有标准,食用调和油市场存在混淆概念、随意冠名等问题,特别是调和油成分和配比标准模糊不清,让不少企业有“暗箱操作”的空间。“比如以较高价格销售的所谓‘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实际橄榄油、花生油含量很少。”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曾率先公布了委托权威机构鉴定的其生产的某款调和油产品配方和比例,从配比来看,低价的大豆油和菜子油两项占近90%的比重。
食用调和油标准缺失让人忧
“没有国家标准,低价的大豆油和菜子油成‘主流’,甚至棉籽油、棕榈油也加入到调和油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专家建议,目前急需建立调和油规范,添加比例标识,让消费者明确了解调和油中各种油的含量,或者严格规定其命名标准,例如命名为“花生调和油”,其中花生油的比例至少占20%。据新华社
(来源: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