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适其位”好干部才出得来
编辑同志:
我认识乡镇一位土木工程专业的公务员,整天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跟文字打交道,他感觉没兴趣,非常苦闷,乡领导也认为这个小伙子工作不主动、不积极,评价不是很高。后来,组织在谈心过程中,了解到他的真实想法,把他安排到县建设系统工作,发挥专业特长,很快就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也顺利地提拔到副科级领导岗位。
同样的干部在一个岗位上默默无闻,但换一个岗位后却如鱼得水,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屡见不鲜。我们时常听到一些单位领导抱怨,“现在好干部真难找”,“大家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难开展”等等,但他们有没有分析深层原因,找到解决办法呢?每个干部脾气秉性、专业特长、兴趣爱好都不相同,在选人用人上,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尽可能把他们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让干部在最佳的位置上发挥专长,释放潜能。
如何做到“任适其位”?要用其所长。“用人之短长变短、用人之长长更长”。“学非所用、用非所长”就会导致“人才”变“蠢材”,用好干部关键在发挥干部特长。用其所愿,就应尽可能考虑干部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志愿,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当其时,就应在干部精力最旺盛、意愿最强烈、干劲最足的时候,把他们使用起来,激发潜质,创造最大的业绩。
江西九江 潘晓
看“显才”更看“潜能”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基层公务员,大学舍友小李和我同年考录公务员,被分配到邻市的市府办,从事文字材料工作,他在大学期间就是写作高手,所以很快就成了科里的“大笔杆子”。没过多久,市信访局缺年轻男干部,便把小李调过去,刚开始他很不适应,面对上访群众束手无策,群众很不满意。局长便找他谈心谈话,安排业务骨干“一对一”指导,没想到经过近一个月的“魔鬼训练”后,小李像变了一个人,处理起信访来如鱼得水,成了局里的业务骨干,去年年底还受到市里的表彰。
干部选拔任用“量体裁衣”,因人制宜用其长才能激发最大活力,实现最大效益;如果“削足适履”,放错了位置,即使能力“撑破天”,也是废料一块,英雄无用武之地。
其实,每名干部身上都有“显才”,就是已经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已经做出来的工作业绩,这是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也是比较容易甄别的,一眼便能看出。同时,每名干部身上也有“潜能”,就是内在的特质,做某项工作的天赋和潜在素质,只是由于没有锤炼的战场、施展的舞台,导致这种才能一直潜伏着,有的还可能潜得很深,一旦到新的岗位,接受简单的指导和实战,马上就会成长为业务骨干,成为“多面手”。
用当其才,以“显才”为依据选拔任用干部,工作量小、风险小、见效快。但是,如果多用些耐心和精力,把干部的“潜能”考察准,跟踪培养好,他们可能会释放出更大的能量。这就需要抓好两个关键期,即“考察期”、“培养期”。一方面,在平时工作中,适当对干部进行轮岗锻炼,看其是否具备做其他工作的特质,根据实践情况,对其“潜能”作出准确诊断,建档立案入库,作为今后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对于调整到新岗位的“潜能”型干部,安排专业骨干进行“一对一”指导,指方向、教方法,帮其快速把“潜能”激发出来,转变为新的“显才”。
山东潍坊 岳光东
裁撤合并也要“知人善任”
编辑同志:
前不久,上级给我们单位分来一名年轻干部,说原是兄弟单位的会计。我们就安排其到财务部门工作。可刚过了一个月,上级财务部门就反馈说,我们单位财会工作比较混乱,会计不仅不会算账,而且记账也分不清科目。我找这名干部谈心才发现,原来,他最早是政工干部,因单位裁撤被交流到兄弟单位后,莫名其妙地被安排到财会岗位工作,又因不具备基本的财会工作素质,被交流到了我们这里。
现在,有很多单位使用干部只看编制员额,不论个人优长,特别是一些裁撤合并的单位,这样的问题最为突出,使用干部只看有没有编制,有没有岗位,很少考虑谁能胜任什么岗位,谁最适合在这个岗位工作。还有些单位把一些重要岗位、领导岗位,作为机构调整后平衡关系的唯一途径,导致干部使用出现了“有能力不一定有岗位,没能力不一定没岗位”的问题,在一些干部中还形成了“编制比素质重要,关系比能力重要,和谐比原则重要”的错误思维。
机构裁撤合并是为了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事效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要的是选好用好人才。如果把照顾情绪、平衡关系作为干部使用的首选条件,不仅会使机构裁撤合并失去应有的意义,实现不了提高行政效率的目标,而且会严重影响干部队伍的建设;不仅会打击德才优秀的干部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因觉得“报国无门”而心生疑虑,还会助长“跑官、要官、买官”的风气。真可谓“用错一个差干部,会打击一批好干部”、“出现一个卖官的,会带动一批买官的”。
因此,在体制编制调整或裁撤合并机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知人善任的原则,绝不能有“特殊问题特殊解决”的想法,既要妥善安置好富余人员,更要坚定不移地用好有能力的人才;既要全面了解掌握每名干部的优长和缺点,更要敢于冲破“照顾情绪、平衡关系”等“人情”阻力,合理地、大胆地使用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各得其所,使编制体制调整真正达到预期目的。
甘肃平凉 郭俊奎
栏目信箱:
rmrbdylx@126.com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17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