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嵘赴贵州任职村长助理
为探索村庄在城市化发展中的致富路 不在当地领工资
9月15日,于建嵘到达贵州兴义市则戎乡纳具村。(图片转自:京华时报)
9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教授抵达贵州省兴义市纳具村,担任纳具村村长助理。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15日)联系到于建嵘教授,于教授说此次到达贵州,第一是为了保护纳具村当地布依族的历史文化,让大家不要忘记村庄;第二是将纳具村作为一个实验基地,探索农村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能不能在保护当地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利用当地资源实现富裕,改变“农民就是出去打个小工”的状况,寻找农村致富的新路。
此次前往贵州,将正式启动布依大院的建设工作,并且将在当地建一个培训基地,教村民做一些工艺品以及其他产品,“教他们如何利用当地资源实现富裕”。
昨日和于建嵘教授一起到达贵州的还有艺术家、建筑师、规划师以及民族工艺生产商等人。对于自己担任村长助理一职,于建嵘表示,“村长助理又不是个官”,自己也“绝不在贵州领一分钱工资补助和报销车马费,绝不到村民家白吃白占”。
【新闻对话】
北青报:微博上说您“不管领导同不同意都要去”,那领导现在同意了吗?
于建嵘:哪有领导同不同意这回事。研究社会问题,特别是农村社会问题本来就是我的工作,没有领导同不同意这回事。
北青报:您为什么会担任村长助理呢?
于建嵘:村长助理又不是个官,就是帮助村长出谋划策,改善农村环境的。我们这回来的人挺多的。我们在这里绝对不会拿工资和补助,绝不到村民家白吃白占,都是自带干粮。
北青报:您去贵州的初衷是什么呢?
于建嵘:为了探寻村庄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新的致富道路。第一是保护好村庄,保护好这里布依族的历史文化。我们准备在这里建一个“布依大院”,建一个培训基地,教当地的农民做一些工艺品和一些其他产品,然后再帮他们把这些东西卖出去。现在村庄的现状就是农民出去打个小工,我们希望能利用好当地的资源,帮助农民实现富裕。
北青报:为什么选择纳具村呢?
于建嵘:纳具村就是一个普通的村庄,我们走过了,看到了,就决定在这里做一下实验。不同的村庄里面其实是相同的农民,我们在帮他们想办法,如何既能做到保护当地历史文化,又能改变穷困的现状。我们不能忘记农村,不能忘记村庄。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