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新疆策勒:重回失落的家园

2013年09月16日09:41    来源:新华社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新疆策勒:重回失落的家园

  主持人: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这项工程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涉及中国的13个省份。今年11月是这项工程启动35周年。35年来,三北人民为改善生态环境付出了艰辛努力和不屈的奋斗,在中国北部由东至西筑起一道“绿色万里长城”。今天的“地球绿飘带 聚焦三北防护工程”将带您走进三北防护林的西北地区——新疆策勒。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策勒县,历史上曾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然而,由于紧靠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历史上曾三次搬迁县城,如今,那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让我们一起随着记者的镜头走进那里。

  解说:金秋九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策勒乡托巴艾日克农民阿布都哈帕尔 买提尼亚孜每天都要到地里去看看,他家的5亩石榴还有一个月就要成熟了。

  同期1:策勒县策勒乡托巴艾日克村村民 阿布都哈帕尔 买提尼亚孜

  我们这里的每一分土地都是从沙漠里抠扣出来的。

  解说: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策勒县,历史上曾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然而,由于紧靠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强劲的西北风肆虐下,漫漫黄沙随风流动,吞噬着沿途人类创造的所有文明的痕迹和绿色的生命。

  同期3:策勒县策勒乡托巴艾日克村村民 阿布都哈帕尔 买提尼亚孜

  当时风沙一刮就是三四天,没法出门,到处都是沙尘,鼻子、眼睛、嘴巴、耳朵里都是沙子;我们在房子里吃饭,馕和汤饭上面也都是沙子。

  解说:黄沙漫过,绿色消失,良田被毁,家园沦为沙漠。阿布都哈帕尔所在的策勒乡托巴艾日克村也难逃厄运。

  同期4:策勒县策勒乡托巴艾日克村村民 阿布都哈帕尔 买提尼亚孜

  西边居住的农民整个房子都被埋掉了,有一年就搬走了7户人。

  解说:只要开始了流浪就难以摆脱流浪的命运。在过去百年的历史中,与风沙较量的策勒县城节节败退,曾三次向南、向昆仑山方向后撤县城城址。

  同期6:策勒县林业局局长 祁振东

  风吹城跑策勒县,在策勒县历史上最早的县城到现在搬了三次家,策勒县县城现在已经退无可退了,再退只能退到昆仑山去。

  解说:面对黄沙的步步紧逼,策勒人已经退无可退。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策勒县决定举全县之力“收复”被黄沙吞噬的土地。

  同期:策勒县林业局局长 祁振东

  咱们常说的话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到我们这儿还真不一样了,感觉就是养个孩子愁养不愁长,养下来也长大了,在我们这个地方树种活了还要让它长大,可能付出的一些艰辛比养一个孩子还要难。

  解说:每年的五六月份,是策勒县干热风最为严重的时候,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极端炎热干燥的风往往把整片整片的树苗吹干。为了保护住刚刚发芽的树苗,当地群众和林业工作者想出了各种办法。

  同期:策勒县林业局局长 祁振东

  这个杯子杯子挡在边上就是挡干热风的,苗子护在里面,干热风过来,杯子杯子起到一个防护的效果。最早的时候我们也想过一些办法,用生物纱帐,两边种棉花,棉花是耐旱作物嘛,它相对抗风沙能力还可以,比红枣要强,两边种上两排棉花,中间播上一排酸枣,效果也不错。

  解说:频繁发生的风沙危害使得策勒县植树造林的工程量相比其他地区显著增加,往往一两天时间,一场流沙过来就可以把刚刚植完树的林床掩埋掉,这时候往往就需要大量的人工清沙浇水。 经过30年的努力,曾经逼近县城的沙丘后退了7.8公里。直面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县城西北、西南方向的沙丘被人工种植的红柳、梭梭等沙生植物有效“箍住”,已经历3次搬迁的策勒县城终于化解了再次搬迁之急。

  解说:阿布都哈帕尔白天参加村里的义务植树,晚上给自己家的房前屋后栽树。

  同期:策勒县策勒乡托巴艾日克村村民 阿布都哈帕尔 买提尼亚孜 这几年我自己就种了一万多棵树,这在村里都还不算多的。以前风沙把我家里的十二亩地刮得差不多都没有了,现在通过植树造林,已经扩大到20亩地。

  解说:截至目前,策勒县有林地面积160.21万亩,绿洲森林覆盖率达到49.22%,初步形成了带、片、网结构,乔木、灌木、草相结合的绿洲综合防护林体系,大大削弱了流沙对人的威胁。 随着沙区植被覆盖度的提高,策勒县域内的生态环境和小气候已有了明显改善,林果业、人工红柳大芸基地的建设,带动了策勒县沙产业的发展。阿布都哈帕尔现在就已经拥有果树4000多棵,核桃、红枣、石榴为他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同期:策勒县策勒乡托巴艾日克村村民 阿布都哈帕尔 买提尼亚孜

  现在我的果树刚刚挂果,一年就能收入3万元,加上苗木和木材,一年下来能挣6万多元。

  解说:在策勒县城西北方的一片沙地上,一座无字石碑肃然矗立。它无声见证着当地“人进沙退”的曲折历程,也默默提醒着人们风沙就在你的身边。

  新华社记者宿传义、赵春晖新疆策勒报道。(完)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