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女童保护研究报告》:采取积极性的策略让受害女童走出阴影

2013年09月15日17: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女童保护研究报告》:采取积极性的策略让受害女童走出阴影

  中国经济网9月15日讯(记者 苏琳)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9月13日在京发布的《女童保护研究报告》认为,降低故意伤害女童事件的发生率,寻找这类事件的发生的根源,采取积极性的策略让受害女童从阴影中走出来是本研究更是保护女童受侵害问题的行动目标。

  报告首先指出,基本监护的缺失为侵害人提供了大量可乘之机,并且事后难以被及时发现,而导致重复性、长期性的侵害。其次,受害人及其家人的防范意识和防范知识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体现在许多受害者并不是监护缺失的群体,并且大量的案件发生在家族内部、邻里之间、师生之间,这与受害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乏有关知识、监护人防范意识不足直接相关。第三,社会关系不平等、女童不被尊重与缺乏权能感是此类案件高发的根本原因。

  “女童在传统的家族关系、学校关系和社会关系中都处于从属地位,不被尊重,没有尊严,是极端弱势的群体。这样弱小的主体,一旦加上监护缺失和防范意识淡薄等因素,必然成为被侵害对象。”基于对上述原因的总结分析,研究报告提出了女童保护的行动策略。首先是要避免进入技术化的隔离轨道。警惕社会走入极端的过度防范带来的负面效果,社会的整体信任程度不断降低,人与人之间更加冷漠和社会资本严重缺乏等。其次是需要让文化上的举措、社会生活中的举措,同社会技术上的举措同步进行。

  报告认为,在基础层面应该加强对儿童的监护意识,在监护人缺位的情况下,社会力量应该更多的给予关照和保护,给女童创造相对安全的生存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儿童和监护人的防范意识和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在学校、家庭、社区开展,形成一种共同防范的体系。起到统领性作用的是第三个层面上的努力,即促进社会关系平等,提升女童个体权能感和尊严感。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