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调查报告:应高度重视儿童情绪情感等心理问题

2013年09月15日15:31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 常红)中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报告今日由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儿童中心联合发布。报告针对服务渠道、内容、及服务形式提出建议。报告认为,应该突出家庭德育指导,同时应重视儿童成长中出现的情绪情感等心理问题,加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对指导服务渠道,报告建议:继续发挥幼儿园、中小学等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鼓励、扶持、引导社会专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创建和完善;提高各类指导渠道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专业性”含量,满足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专业性、高水平、规范化的期盼。

对指导服务内容,报告建议:对学校每学期举行的两次常规的家长会进行内容上的改革,在注意对家长介绍学校教育和学生在校表现,提供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知识的同时,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在家庭教育专题指导中,继续以“各年龄段家庭教育易发问题”为主要内容,同时要针对不同类别对象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和不同需要,进行内容上的分类指导。在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时,应该突出家庭德育指导,同时应重视儿童成长中出现的情绪情感等心理问题,加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在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方面,应该以坚持以更新家长教育观念为指导工作核心,并重视引导家长端正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同时要注意将提高家长教育素质落实到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上来。在更新家长教育观念上,要在重视对家长进行“儿童观”和“成才观”指导的同时,加强对家长进行“亲子观”的指导,引导家长将建立健康的、和谐的亲子关系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教养态度的指导上,在分别进行“适度关爱”和“适当管教”指导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家长关注“关爱”与“管教”的关系,引导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时“正确处理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在家庭教育方法上,注意引导家长提高对自身言行的榜样作用和环境氛围的潜移默化作用的认识,引导家长对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隐性教育作用的认识。

对指导服务形式,报告建议:在“个别指导”、“集体指导”、“文字音像指导”和“网络指导”等四类基本指导形式中,坚持以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为主要指导形式,重视网络指导的发展,满足家长对个性化指导的需求。在“在校接待”、“手机便条”、“家庭访问”和“个别咨询”4类个别指导形式中,注意发挥“家庭访问”和“个别咨询”的指导作用,满足家长的实际需要。 在“讲座报告”、“讨论辨析”和“亲子活动指导”等3类集体指导活动中,继续以“讲座报告”和“亲子活动指导”为主要形式,同时注意在“讨论辨析”活动中增强家长的参与意识和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重视网络指导,在发挥网络查询的自学作用外,注意引导家长在网络平台上通过沟通和互动,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端正家长的教养态度、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改善家庭教育的行为。

分享到:
(责编:崔东、段欣毅)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