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 常红)中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报告今日由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儿童中心联合发布。针对目前存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存在政府缺位及经费不足,报告建议,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政府应承担主体作用,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完善基本政策,要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设立专项经费。
关于经费,报告建议,要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设立专项经费。在管理政策到位的情况下,多渠道筹措经费,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创办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允许对一些服务项目适当收费,用以支持公益性服务项目发展。对于广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家庭教育的发展,中央财政应该通过加大转移支付等方式给予重点支持。加强经费管理。建立科学化、精细化的经费管理体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经费利用效率。家长学校和其他家教指导机构要完善经费使用内部考核和控制制度,妇联和其他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家长学校经费使用的监督,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
要建立自上而下、覆盖方方面面的、整合社会各种资源的良性工作运行机制、监督考评机制、受众反馈机制,理顺供给机制,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共同力量,扎实推进家庭教育事业发展。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根基,要加大人、财、物投入,充分发挥现有建立的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的功能,同时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妇女之家、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阵地,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家教指导及关爱帮扶,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多元供给模式。
在创新社会管理的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探索多样化的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方式,为家长和儿童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服务。
关于人员队伍,报告建议,管理队伍逐步做到定编、定岗。并从实际出发建设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基础的专家队伍、讲师团队伍、志愿者队伍等,重视对指导人员数量、质量和指导实效性的管理。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不断提高家教指导机构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尽快造就一批家庭教育专业人才。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教学。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尝试和师范院校合作,定向培养家庭教育类人才。
在稳步增加师资培训机构的同时,成立国家级家庭教育专业机构,并成立地区推展机构,由专业机构确定亲职教育的内容与范围、专业人员的甄选与培训、志愿者的甄选与训练等。以培训带动研究、建立队伍、规范市场。发展跨学科的专业基础,培养资源整合能力,体现时代新特点、新要求。
目前政策中缺乏对人员资质、指导服务标准、机构准入制度等方面的规定。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并配以相应的培训、考核、经费保障等措施,加强管理,促进家庭教育事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