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 常红)中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报告今日由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儿童中心联合发布。报告认为,妇联“牵头”家庭教育工作在人力、财力、协调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政府角色有待加强,协调机构能力有待提高。家庭教育专项经费政府投入过少, 12个省中绝大多数省的家庭教育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但2011除上海外其他省人均不足1元。需要自筹的经费接近所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经费的六成。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是政府行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也应当是政府责任,应由政府进行规划和投入,购买相应服务。
但是目前来看,政府部门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有限,而妇联作为社会群众团体,要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困难。从家庭教育经费来看,到2012年,90%以上的省妇联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多数省有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2012年妇联自身的工作经费占到全部支出的38.7%,课题、活动和下拨经费微乎其微;暴露出妇联“牵头”家庭教育工作在人力、财力、协调能力等方面的缺陷。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政府必须承担相应责任,才能真正做到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存在有些功能重复而有些功能不足、有些信息泛滥有些信息空白、有些人群重复接受教育有些人群却被忽视的情况,需要进行系统规划。
从管理机构到实施机构,“专业、专职人员不足”均构成了影响事业发展的最突出问题。从指导服务实施机构的调研看,发现有48.7%的机构无专职指导服务人员。与此同时,调研发现人员队伍以“新手”居多。对实施机构的调研发现:管理者承担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工作年限不长,近60%不超过10年;指导者从业时间不超过6年的达71.3%。
此外,培训体系尚不健全。从师资培训机构看,超过四分之一的地区没有师资培训机构,在现有的培训机构中以“其他公办教育机构”最多,比例为31.9%,此外,培训机构散落在机关、大学、科研机构、民办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其他企事业单位和其他机构,比例基本不及10%。从总体上看,无论是妇联系统组织的培训还是民办社会机构提供的培训,基本上都是短期培训班,没有规定的教材和固定的师资队伍,没有系统的家庭教育理论培训。
从全国整体研究情况来看,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家庭教育研究滞后,不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和不断增长的家长的需求;二是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深入探讨;三是研究过于务实。以致以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为基础的主流的声音在家庭教育指导领域的有效传播还有太多的欠缺,许多人热衷的家庭教育指导看似枝繁叶茂却没有理论根基,成了“无本之木”。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经费不足。尽管12个省中绝大多数省的家庭教育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但2011年超百万的只有2个省,按本省未成年人平均计算,除上海外其他省人均均不足1元。从总体上看,家庭教育经费中用于日常工作经费的支出最多,占全部支出的36.1%。
从基层经费来源看,需要自筹的经费接近所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经费的六成。从经费的增长情况来看,2012年与2011年相比,有62%的机构经费无增长。
调查中“缺少政策支持和主管部门”也是被提及较多的问题。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所参照的家庭教育政策中,规定最多的内容是“指导服务的对象与目标、内容等指导服务标准”,其次是“指导服务的实施主体及职责”,和“指导服务组织管理协调机构及其职能”。
从现实和理想的指导服务情况来看,一些现行的指导服务渠道、内容、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家长的需要。社会专业机构能够提供给家长的服务尚不多,家长对学校的期望率下降而对社会专业指导机构期望率上升;从指导服务内容看,家长接受“个别特殊问题”指导的比例最低,但家长对这一指导内容的期望率明显上升;对“家庭访问”和“个别咨询”的指导形式的期望率也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