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评论称“贿选院士”应成为张曙光案的案中案
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高铁第一人张曙光涉嫌受贿案开庭后,意外牵出新话题。张自曝曾多次参评院士,受贿额中有过千万都用于参评院士。
参评中科院院士“需要花钱”?张曙光所言两千多万未必属实,但院士与钱的曲径通幽还是让人好生惊讶。
2013年4月,清华大学施一公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前,他还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成为美国双料外籍院士,不过,两年前,从美国同时归国的世界生命科学领域里的华人双雄施一公与饶毅,却在参评中科院院士时双双落选,令世人惊诧!同时著名的落第案例还有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比比案例,加之张曙光的自曝,我们着实需要追问,参评中科院院士“需要花钱”?张曝出的2300万,究竟用在哪里?在庭上,检方的指控也印证了张曙光多笔受贿均与参评院士过程有关。
张曙光执着当“学霸”,两度索贿参选院士,可见院士头衔的光环。作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两院院士的评选是否客观、公正、公开,是否清正、廉洁,不仅事关院士群体自身的尊严和公信力,更关乎国家的形象和威信。当院士评选标准还在不断争议的今天,索贿参选院士,怎不令科技界蒙羞、令国人惊诧?
张的曝光,不应看作新闻,而应看做“案中案”,揭开“院士贿选”的黑幕。吴杭民(媒体人)
(来源: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