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挤压“含水量” 提高“含金量”——中央及地方严控评比达标表彰评估活动
新华网北京9月11日电(记者黄小希 崔静)中国政府网11日发布消息称,经研究论证,国务院决定,再取消一批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共计76项。
近年来,一些泛滥的评比表彰不仅干扰了正常工作秩序,加重基层、企业和群众的负担,也影响了评比达标表彰评估工作的公正性与可信度。本应是激励先进、鼓舞士气、加强管理、推动工作的有效手段,评比达标表彰评估和相关检查活动却因过多过滥,在一些地方惹上了“贩卖白菜”之名。
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减轻基层负担,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已采取一系列措施,严控评比达标表彰评估活动。
2006年至2009年期间,由中央纪委牵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参与,全国共清查出各种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48405个,保留了4218个项目,总撤销率为97.16%。大幅削减项目,减轻了基层、企业和群众负担,推动了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
每逢岁末年初,一些部门对控制年终评比达标表彰活动都提出明确要求——去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做好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发出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年终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财政部也在《关于切实做好岁末年初有关财政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大力精简各种茶话会、联欢会,严格控制年终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为了抑制开展评比达标表彰评估的“偏好”,各地纷纷对此类工作进行“瘦身”。从今年开始,广西纪委将巩固清理评比达标表彰、庆典研讨会论坛博览会运动会过多过滥问题的治理成果,进一步规范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博览会举办行为;今年上半年,新疆精简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清理庆典研讨会和论坛活动58个。
清理整顿泛滥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无疑大快人心。但根治乱象,还需斩断隐藏其后的利益链条。对此,8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了“四个一律”: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和中央文件规定的,一律不得开展;与政府职能无关、对推动工作没有实际意义的,一律不得进行;已取消的,一律不得变相保留或恢复,防止“割韭菜”现象;已转交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承担的,一律不得使用财政资金和向企业或社会摊派费用。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