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自8月30日在中国内地上映以来,巴兹·鲁曼执导的拥有“钻石级华丽阵容”的好莱坞3D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没能如预期出现票房奇迹,在同档期的竞争中甚至败给国产小妞电影《被偷走的那五年》,无论从投资、演员阵容、视觉效果还是奢靡指数,《了不起的盖茨比》都远超《被偷走的那五年》,为何却在票房“遇冷”?针对此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
“盖茨比”票房不敌《被偷走的那五年》
投资1.05亿美元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于今年5月10日在北美上映,虽面临口碑两极评价,但在北美地区公映14天之后,票房轻松突破1亿美元大关,超出预期。来华之后,《了不起的盖茨比》无奈遭遇“滑铁卢”,首日票房仅仅达到了840万人民币,也再度遭遇了《悲惨世界》、《国王的演讲》等进口文艺片国内票房低迷的命运,上映三天票房2730万。
相比之下,由黄真真执导,白百何、张孝全等主演的电影《被偷走的那五年》,以“黑马”之势在暑期档后期杀出,自8月29日上映后始终保持每日排片、票房的双料冠军,首日票房达到了1600万,目前票房已经过亿。
在分析这一现象时,华夏星光国际影城经理何云认为,在暑期档尾声,四部好莱坞大片扎堆上映,《侏罗纪公园》、《怪兽大学》、《海啸奇迹》、《了不起的盖茨比》陷入自相残杀,“原本于8月22日上映的《被偷走的那五年》推迟一周,躲开与《侏罗纪公园》的正面厮杀,避免了‘以卵击石’,占尽档期的优势。”她还分析说,该片早前已在香港上映,不少深圳影迷已“先睹为快”,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票房。
影评人向阳花认为,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基本属于“阳春白雪”,不符合多数中国观众看热闹的“口味”:“整部电影充满文艺范儿的气息,在宣传方面也未能大张旗鼓,但就莱昂纳多个人来说,他的票房号召力未必强大。”
用3D讲述爱情故事受质疑
《了不起的盖茨比》原著被评论为“美国最动人的爱情悲剧”,这也是它5次被搬上大银幕的魅力所在。它的主题是关于美国梦的破灭,其中的爱情一直被津津乐道。与前几次影像化最大的不同在于,巴兹·鲁曼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首次尝试用3D技术讲述这一故事。
此举虽大胆,也引来一片骂声。在所有的批评声中,是否有必要使用3D技术遭到了评论家和观众的质疑。“那些好莱坞大片用3D能呈现华丽的视觉效果,但这部电影除了几场奢靡的派对之外,用3D简直浪费了”、“3D不是万灵药”、“3D为电影减分”等声音不绝于耳。
有记者也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导演巴兹·鲁曼,这位51岁的澳大利亚导演解释说:“早在上世纪60年代,希区柯克就曾经用3D技术拍摄过一部电影。我使用3D技术,就是为了让观众能够和角色更亲密,感觉就像和他们身处同一个房间,进入他们的世界,一切触手可及。”他还表示,相信原著作者菲茨杰拉德也会拥抱这种新技术,“他是个现代派。”
另有一些声音表示对此事应保持宽容。《洛杉矶时报》的影评就是用了这样的题目《换位思考,学会接纳“了不起的盖茨比”》。文中认为,导演尝试用现代的方式令故事本身也充满现代性,虽然是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的故事,放在当下仍具深刻意义。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