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8月21日,水利部原农水局局长屈健走过了他一个世纪的人生,安详地睡去了。8月23日上午10点,在首都医科大学庄严肃穆的送别室内,他的亲友、同事、战友眼含热泪,送别这位“百岁好人”。
抗日战士、百岁老人,忠诚于党、信仰坚定,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勤奋好学、艰苦朴素……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人们这样称道屈健老人。战争中,他英勇机智,不怕牺牲;工作时,他深入基层,认真负责;退休后,他热心公益,扶贫助困。他是同事口中的好领导,家人眼中的好长者,后辈心中的好榜样。
战争年代 历经风雨
1914年1月20日,屈健出生于河南省桐柏县。早年上学时,他就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
1936年下半年,屈健因参加抗日救亡学生运动,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经民先队介绍,为躲避国民党迫害,到太原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后被派到平鲁县当特派员。1938年,屈健与武养民、李林组成边委会,主要负责建立各县牺盟会、培训干部和对敌武装斗争等工作。1939年10月25日,日寇抽调兵力对西雁北进行第七次扫荡,屈健、李林和柏玉生指挥队伍,突破敌人包围,于25日拂晓突袭岱岳。同年冬季,在地委统一领导下,边委会开展了反顽固斗争,消灭或赶走了阎锡山在西雁北的残余顽固势力,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对西雁北的统一领导。1940年年初,西雁北专员公署成立,继续与蚕食破坏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日本侵略者斗争,就像他诗中所写:“日寇蚕食‘42’年,战地缩小一大半。巨人号召挤敌人,威逼鬼缩乌龟圈。”
在战争年代,举办战地婚礼,是让人难忘的记忆。屈健与妻子李林在牺盟会十二连受训时相识,共同接受训练,大同开会,平鲁相恋,并于1938年12月在牺盟工作会上结婚。令人痛心的是,1年多后的1940年4月26日,鬼子对雁北中心地带进行扫荡,李林为掩护地委、专署、各救会600多人转移而光荣牺牲,胎儿也惨死腹中。据屈健的家人说,多年来,屈老经常想念着李林,有时做梦还梦见她仍旧活着。
1935年9月,屈健被组织分配到晋绥行署建设处,1949年6月,任晋南行署建设处处长。除了生产建设工作,他还参与了修铁路、土改、带队南下四川三件大事,并为根据地的建设和巩固作出了贡献。他常说:“晋绥边区、晋西北是我的第二故乡。”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屈健走过了从22岁到35岁的青年时期,他走南闯北,把青春都奉献给了解放事业。他经历了亲人、战友的牺牲,也经历了工作的起起落落。正如他所说:“一个人在世间生活几十年上百年,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战争年代,更是风风雨雨、曲曲折折的。”
奉献水利 一生无悔
1954年后,屈健曾担任水利部、农业部、水电部农水局局长,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常务理事等职,为推动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西部大开发水利发展战略问题专家座谈会上,屈健根据自己20多年在西部地区工作的经验,针对西部大开发中的水利工作,提出了水土保持工作应以治山治水成功的经验来制定规划、关于梯田的地位、微型水利应列入水利工程序列等具体建议。
与屈健共事10多年的原农水局老干部董冠群在《让人敬仰的屈健老人》一文中写道:“在长期接触中,深感他具有令人崇敬的优秀品德、高尚情操,忠于工作,善于团结,热爱群众。他担任农水局局长不久,在1956年1月全国水利会议期间提出,农田水利发展应当继续贯彻依靠群众、政府帮助的方针。3月,专门召开了南方十三省(市)农田水利会议,进一步强调在兴修水利中,仍应进一步贯彻民办公助方针和费省效宏原则。此后,全国掀起了第一次群众兴修水利高潮,农田水利获得空前迅速发展。为了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经屈老建议,部党组同意,特报党中央批准,组织水利联合参观慰问组,共58人先后到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42个县、市参观学习,总结经验,推动水利兴修运动。”
为了确保农田水利获得资金支持,由农水局等有关部门反复协商、起草,国家计委、农业部、水电部、财政部、农业银行颁发了《关于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包括水土保持费)和抗旱经费的使用管理试行规定》等规章制度,为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起了很大作用。
屈健还十分关注农田水利专业人才培养工作。1980年,他出席在江苏扬州瓜洲闸管理处召开的全国农田水利专业座谈会并做报告,与设有农田水利专业的院校负责人、教授共同研究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向等,为以后农田水利专业发展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屈健重视水利国际交流工作。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水利部原部长钱正英说:“1958年,越南胡志明主席邀请中国共产党派水利代表团去越南提供咨询。中共中央派我领队,我经过慎重考虑,提名三位成员: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子林、农业部农田水利局局长屈健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一位优秀的县委书记陈泳。屈健提议,仿照毛主席研究农村合作社的经验,在越南各地寻找先进典型,编一本书,从中总结经验,提供给越共中央参考。我们同意这个方案,并决定由屈健负责主编。我们在越南工作了两个月,最后向越共中央政治局汇报,得到高度评价。在越南工作期间,我对屈健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非常佩服。”在越南援助水利建设期间,他们历时1个多月时间,在当地区县农村开展调研,住的是搭建的茅草房,吃的是面条、饼子等,条件比较艰苦。最终将越南水利工作的经验材料整理出来,译成越南文,编成一本专辑。这本书在越南反响很大,1958年12月底,越南共产党召开政治局会议时,胡志明拿着书说:“什么是群众路线?中国同志给我们送来了群众路线,越南经验被中国人给整理出来了,我们非常高兴和感谢。”1965年,屈健还参与策划、筹备、组织了在北京举办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国际交流会议。
离而不休 倾注心血
1983年11月,屈健离休。但他为人民服务的心一直没有离开。
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组织的宣讲团,在各省、市水利部门宣讲时曾说:“屈老离休之后,仍担任老部长支部副书记,老部长支部平均年龄83.7岁,坚持每周两次活动:一次学习中央文件,讨论心得;一次分析国内外形势,交流思想。”不仅如此,他还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他的儿子屈小冰说:“父亲给我们定了制度,要求家庭成员注意政治学习,每天收听新闻广播,并由母亲推荐报纸文章、社论,逢假日团聚时,谈心得体会。对我们不正确的议论、观点,父亲都及时批评纠正。父亲干了一辈子水利,希望自己的孙子可以继续奉献水利事业,孙子从小耳濡目染,对水利工作有浓厚兴趣,现在也从事着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相关工作,父亲为此很欣慰。”
虽然已经不在工作岗位,屈健仍然眷恋着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工作。他参加了老区促进会,积极为老区建设出谋划策,并多次到基层参观调研,从1983年11月至1985年年底的768天中,在基层开展调研的时间就达266天,并写出了《关于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王老铺行政村人畜饮水、水土保持、脱贫致富等情况的调查报告》《赴山西朔州市山区调研的报告》等33篇近10万字的调研报告。近几年,只要有机会,他就到山西晋西几个山区开展调研,并将有关水利和水土保持工作的调研情况报到县、地和省。他曾说:“我是做水利工作的,我到农村去,为的是寻找生活的寄托。通过调查和走访可以掌握第一手材料,传播和交流好的经验,督促地方领导解决实际问题,又可向部、司领导汇报,提出意见和建议。总之,我想在有生之年为水土保持工作发点光、发点热。”“那段时间,他总是很忙,我们还以为他去外地开会了。”屈健的儿媳焦家威说。家人都不知道那时候屈老已经离休了。
在基层参观调研过程中,屈老几乎每天都拖着年迈的身体,拄着拐杖,与同志们一道翻山越岭,遍访农户,与父老乡亲同吃、同住、同劳动。他经过调研,选择了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水利项目,向部领导及有关司局反映。其中,陕西府谷县刘家坪黄甫川截潜流、山西老区吕梁市交城县山上百叶口水库蓄水、河南老苏区桐柏县石步河水库蓄水等工程都得到了部里的大力支持。
老有所为 发挥余热
屈健放不下他热爱的水利工作,也没有忘记奉献余热。在全国妇联宿舍居住时,他自备工具,为宿舍大院当了6年“清扫工”。他与一位老同志利用院里的花池养花,每年都要进行翻地、施肥、锄草、浇水、防虫等辛勤劳动,当竹叶繁茂、鲜花盛开,院内男女老少赏花、拍照时,他激动不已。这件事还受到了邻居们的赞扬。有位农水司老干部回忆道,老伴去世后,自己一直处在孤寂痛苦中,屈健亲手做了他爱吃的肉丁炸酱面,到他家中开导劝慰。骑车带人去车站、帮人买菜……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是屈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水利部曾收到来自北京西城区社会路居委会表扬屈健的一封信,信中说:“说实话,与其说是表扬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还不如说我们是想把这位老人的崇高思想境界介绍给大家,让大家向他老人家学习。”
屈健一直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对子女要求严格,女儿、儿子结婚坚持不操办、不收礼。在屈老家中,从房屋装修到桌椅板凳,我们看不到一点“华丽”的痕迹。在儿孙眼里,屈健是一名极其简朴的长者。屈小冰说:“父亲的三轮车,大家都非常熟悉,父亲就是骑着它,到过人民大会堂,去过北京火车站。在生病住院期间,父亲让我将三轮车重新整理后赠予一个生活贫困的五保户,之前他还与三轮车合了张影,虽然很不舍,但他觉得这是物尽其用。”说到这里,一旁的焦家威回忆道:“父亲有一件袖子已经破烂不堪的毛衣,他舍不得丢掉,硬是让我给缝上一个裤腿,颜色不同又肥大,但他仍然很高兴地穿了好多年。而我们给他买的新衣服、新鞋子,他从来都不舍得穿,有时下乡就直接赠给有困难的老乡了。”
屈老说自己“吝啬”,但与之相对的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1984—2012年,他累计捐款52万余元,这还只是粗略估计。屈健每月的离休金并不多,但他每年都把收入的绝大部分捐献给各种公益事业。资助密云办校2000元,捐助希望工程2000元,向救助失学少年基金会捐款1000元,向晋绥儿女支持老区教育协会捐款2100元……几十年来,屈健在生活中尽量节俭,将省下来的钱捐赠给了急需的地方。
作为水利工作者,节水自然是屈健关注的事情。他在《我家的节水情况和效果》一文中写道:“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晋西北工作,深知那里水贵如油。后来,我又长期从事水利工作,深知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必须爱水节水。”“父亲有很多节水小妙招,用雨水浇花、用洗澡水冲洗厕所……就算是生病住院,他还向医院的护士宣传如何节水。”屈小冰说,“虽然现在父亲去世了,但是家里的卫生间里依然放着大大小小的水桶。我们会继续保持父亲节水的习惯。”
屈健去世后,遗体送别仪式在医院举行。“这是遵照父亲的遗愿。”屈小冰说。屈健在遗嘱中这样写道:“我们(和夫人)两人无论谁先走,都以周宗琼同志为榜样,捐献遗体,办理后事一切从简。只穿换洗干净的衣裤,省下的丧葬费用捐献给李林中学,做奖学金。”
从抗日战场到田间地头,从机关单位到胡同小区,从20世纪到21世纪,走过百年风雨的屈健,坚持做了一辈子好事,为人民群众、为水利事业奉献了一生。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称他是“标杆”,他的同事、很多地方的百姓以及被他帮助过的人都说他是“好人”。
“百岁好人”虽已离去,“标杆”却永远树立在人们的心中。
相关链接:追忆父亲
(来源:水利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