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解读大黄鸭走红的奥妙:有著名事件打底

2013年09月06日16:15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解读大黄鸭走红的奥妙:有著名事件打底

  荷兰艺术家弗洛伦丁·霍夫曼的大黄鸭今天在北京园博园的湖景区与皇城根的老少爷们见面了。在这之前,各种媒体的宣传报道已铺天盖地。

  从香港到北京,这只大黄鸭为什么这样红?

  其实从2007年开始,霍夫曼的大黄鸭游过世界上的许多大码头,每到一处都很红。从中我们可以探究一个成功的当代艺术范例。

  大黄鸭来源于一次在西方很有影响的“小黄鸭”事件。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轮,打算穿越太平洋抵达美国华盛顿州的塔科马港,途中遇到强风暴,一个装满2.9万只浴盆小玩具的货柜坠入大海并破裂,里面的黄色鸭子、蓝色海龟和绿色青蛙漂浮到海面上。塑料小动物们在海洋这个大浴盆中随波逐流,历时15年漂洋过海历经万难最终登陆英国、美国。这过程中,世界各国出现了一批海洋爱好者自发组成了“追鸭族”,专门监视“鸭子舰队”的行踪。每当“鸭子”漂到海滩,都会被疯抢。最初从中国进口这批鸭子的美国公司曾表示,愿意以每只100美元将鸭子收回,但在收藏家手中,每只鸭子的价格已经爆炒至1000英镑。

  霍夫曼的大黄鸭有这一著名事件打底,乃其走红的群众基础之一。

  另外,在西方国家中,孩子们洗澡的浴盆栓子末端一般会连有一只“橡皮鸭”。所以看到大黄鸭,人们容易回想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这也是霍夫曼大黄鸭在西方走红的群众基础之二。

  大黄鸭还具备了当代艺术走红的如下特征:

  符号性强。将一个司空见惯的小物件,从一只夹子到一只兔子或鸭子,极其夸张地放大,是霍夫曼惯用的艺术手法。在视觉信息纷繁的当代,鲜明的符号性成了艺术家吸引公众眼球的常用手法。

  让人诧异。试想,在人们一早醒来,发现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突然出现了这么个巨大的“怪物”,怎么会不议论纷纷?这是谁干的?什么意思?这位艺术家怎么搞定“城管”允许这么个庞然大物放在这里的?

  具有传播和解读潜力。能让公众诧异的事件,自然会引起大众传媒关注和报道,于是新闻效应不断递增。评论家对霍夫曼为什么创作这样一件作品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譬如,有观点认为大黄鸭深刻地揭示了东方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现状与西方式艺术和观念输出的悲凉对比;也有认为在大黄鸭面前,所有观众都显得渺小,让人更平等和友爱。

  大黄鸭就像是鸟叔那样,离不开高超娴熟的幕后运作。譬如在香港,刘德华等明星都纷纷前去捧场,推动了人们的从众心理,看大黄鸭成了一个时尚的事件。

  大黄鸭的商业性已不言而喻。这次在北京,大黄鸭将先后被安置于收费的园博园和颐和园,大张旗鼓的宣传与门票收入的关系也引起了联想。而在香港,大黄鸭被安置于向所有人免费的维多利亚港,但它借此宣传香港、促进旅游的目的很明显。

  一只大黄鸭的走红,蕴藏不少奥妙,我们在看热闹之余不妨想想。(林明杰)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