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水灾中,汕头市潮南区司马浦镇港口村一大片古屋被淹。肖雄 摄
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救灾复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练江被点了名。省长朱小丹要求,要着力做好练江等河流的综合治理特别是污染治理和管理工作,积极推进中小河流淤泥等清理工作。
练江,因为对汕头市带来的巨大灾害成为在此次洪灾中最受关注的江河。洪水退去,这条江所罹患的种种痼疾与沉疴也水落石出,暴晒于阳光之下。
灾后重建,水利基础设施修复和建设是重点领域之一。洪灾过后,南方日报记者探访练江,探究此次练江生成滚滚洪流背后的主要原因,为练江的综合整治寻找切口,为全省灾后中小河流的整治问诊寻药。
●南方日报记者 邓圣耀 特约撰稿 袁端端 发自广州、汕头
暴雨之痛
支流堤防损毁百万人受困
洪灾之后,练江又恢复了往日的沉寂,黑臭的河面没有一丝涟漪。一户人家正在清理被水浸过的物品,男主人将一块废弃物从家里抛出,划过高高的围墙,还没等人看清,“啪”的一声落到河岸边。
这时,汕头市也在用另一种方式准备“清理”练江。8月27日,汕头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一次工作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会议认为,练江是潮汕特别是潮阳、潮南母亲河,练江流域综合整治不但是水利工程,也是城防工程、民生工程,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下定决心,加快推进。
此时,尽管练江的洪水已经退去,但给汕头带来的创伤难以抚平。
“8·17暴雨”在汕头整整下了14个小时,肆虐数日后夺去了12条鲜活的生命,摧毁了381间房屋,使汕头市4个区31个镇(街)受灾,136.32万人受困。
据汕头市三防办数据,当日潮南区的雨量高达501.0毫米,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练江水位从平常的13.4米飙升到17.6米,属百年一遇的水灾。尽管练江主堤基本完好,但支流堤防损毁多处。暴雨后72小时,村镇的排水系统几乎瘫痪,雨水久久无法排出。
对于此番洪灾,8月27日,汕头市三防办主任陈建文给记者的解释是,上游水库大量泄洪,练江多年污染严重、河道淤积、河床抬高、行洪能力下降,部分排水设施老化,防洪标准低是造成这次重大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汕头初步明确的整治策略是,当务之急要推进水毁水利工程抢险加固,加快电排站和水闸等水利工程建设,尽快开展内河道清淤清障工作,增强排洪能力。
淤塞之疾
河床逐年抬高淤泥三四米
综合整治练江,必须先探讨此次洪灾的成因。尽管各方给出了诸多解释,但南方日报记者在当地多方探访了解到,河道的淤塞是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河道淤积严重,减少了河道的纳洪量,行洪流速慢,滚滚而来的洪流只有堆积漫开。
此外,河道淤塞是多方因素叠加的结果。南方日报记者在练江两岸的潮南、潮阳、普宁等地多个村镇看到,路面全部被硬化,沟渠被填埋,很多村镇的垃圾直接就被扔进了练江里。
练江全长94.5公里,淤泥约有三四米深。广东省水文局汕头分局副局长丘炫生至今还记得2008年去练江水站监测的情形:河床里有大量的垃圾和水浮莲,缠绕住他们的背心和衣裤,根茎有数米长的水浮莲更是将仪器套住,他们不得不先清理之后再继续检测。他认为,河床逐年抬高,河道高度差逐年变小,行洪能力一再减弱。
中山大学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宏认为:“河道淤积与这次洪水肯定是有关的,河流是有寿命的,通过万年的冲刷,会慢慢造成淤积。”
此外,汕头市环保局副局长蔡怒潮认为,练江又被人为造成了河道平缓:上游直接截水,导致补给下游的生态水量大大减少,同时为了防台风修建海门闸,使得练江坡降平缓,淤积多,有些地方还出现倒坡,行洪流速慢,致使河道淤积严重,减少了河道的纳洪量。
但到现在,没有人知道练江的河床究竟抬高了多少。本来是应该隔几年测量一次的河床,由于实际困难,并没有进行水下观测,就连断面也只是偶尔测一下。据丘炫生解释,水文局在练江布置了两三个站点,但无人驻守。“因为我们编制有限,任务又重,目前辖区站点却有两百个,有些站点出现故障,立刻去维护,还有预报任务。”
测量其实并不难,一位专业人士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利用三维、动态技术,可以将水下看得清清楚楚。但汕头难以安排经费购置这些系统和设备。
日积月累,练江沿岸的人们已经近二十年没有见过河底了,玩鱼弄虾早已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污泥是最大的麻烦。从2004年起,练江水污染整治方案中就开始提到,“清理污泥,进行河道整治”。但据汕头市水务局表示,练江至今没有进行大规模清理淤泥,目前只开展了一些零星的清淤工作。
欠账之忧
投入不足治理“停在纸上”
在练江的支流上,大大小小的堤坝十几年来都没有得到加固,沙土堆积的堤防不堪一击。
除了淤塞问题,南方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水利欠账也是造成此次灾害的重要原因。
目前,练江支流的堤防标准仅是二十年一遇,“根本防不住这样的大水”,而练江大部分支流都是如此甚至更差。对于设施老化的问题,不少当地人觉得稀松平常:“运行了几十年没更新,你说老化不老化?”
据了解,练江流域的电排站一直不足,且大部分比较老旧。
汕头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电排机站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电排容量不足,老化陈旧,一些村级的小型电排站,由六七十岁的老人家看守,常年得不到维护。因此,在洪灾来临时,几乎没法发挥作用。而练江周边的村庄,近年来的沟渠已经完全丧失了排水功能,大量的村民不再种田,村庄抛荒或被硬化。洪灾来临时,水只能“顺着国道流成了河”。
来自汕头市三防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此次暴雨洪涝灾害使汕头水利基础设施遭受重创,共受损堤围133处19077米、决口20处807米、山塘水库51宗、涵闸124宗、电排站39宗,直接经济损失1.17亿元。
为什么这么多的水利欠账一直没有还?
钱是最关键的问题。“计划老是变,但是要有钱才能做。”汕头市水务局相关人士说,水利建设分级管理。因此,主要负责维护的部门是区县级单位。在宏大的计划出台之后,有关方面就感到捉襟见肘。2004年,练江综合治理过程计划出台,一年之后,因“资金缺口大、执法主体多头、职责不清”等问题,工程迟迟得不到进展。计划中的“在2005年完成的6座污水处理厂”未建成一家。
到了2009年,整治效果缓慢,为完成省里关于练江堤防加固的建设要求,潮阳区去贷款,希望能借民间资本投入完成建设。钱少不仅让水利工程寸步难行,工程质量也颇受影响。
为此,当地经常有部门抱怨练江的问题解决不了是省里投入不够,但这一点,陈晓宏并不认同。“公平性在哪里?”在他看来,不可能把一个省的资源全部拿去治理练江,练江自己造成的问题要自己想办法,不能搞得一塌糊涂之后要省来解决。
责任之困
大规模清淤诸多问题待解
淤泥清理该由哪个部门负责呢?“第一我们没有这项经费,第二我们水文局的职责只管防洪和水位、流量,政府没有叫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汕头水文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汕头,南方日报记者遍访水务部门和城管部门,得到的回答是:“没钱清理,也不知道哪个部门管”。
在当地,一些人认为河道清淤应该由航道部门负责。而航道部门给出的解释是:河道清淤并不是由航道部门负责。航道部门的职责是维护航道达到养护标准,如果航道达到了维护标准,航道部门一般情况下不会进行航道疏浚。
对于练江,航道部门数据显示: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练江主要按七级航道维护标准进行养护,即水深1米,航宽12米,航道弯曲半径130米。这些年来,航道部门一直在按照此标准对练江进行维护,目前航道尺度达到维护标准。
事实上,即使污泥被清理出来,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水利所所长张速平多年来一直关心练江治理,他记得省里和国家派来的专家论证,练江治理要把河床加深,要把河里的污泥挖出来,但是这个污泥往哪里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我记得有一次国家的一位专家说,治理练江的费用要比新挖一条练江还要高。”
南方日报记者经过多方探访发现,目前,河道淤泥清理工作并无明确负责部门,水利系统也没有相关职能部门。据了解,水利部门只有在进行具体某条河流的综合整治中,如果该河道有清淤的需要,才会开展相关工作。
练江档案
练江发源于普宁大南山白水漈,汇大南山诸坑水,向东流入潮阳、潮南。自北流经流沙镇折东至石港村38.8公里为上游,下分二支:一支东流1.5公里进入潮南区,经陈店镇溪至流仙村;另一支向东北流1公里入潮阳区,经贵屿镇玉窖村、汇贵屿水转向东南于潮南陈店镇流仙村汇合东支,向东经司马浦、铜盂、峡山镇至和平大桥37.4公里为中游,出和平桥经龟山,进入龟头海至海门港注入南海18.3公里为下游。练江干流全长94.5公里,流域面积1346平方公里。
练江综合整治
重在“综合”二字
■记者手记
4年前,南方日报曾推出过报道《练江:罹患“癌症”的粤东母亲河》,全面直呈练江的种种痼疾,警醒练江不治,将遗患无穷。
4年后,当大灾来临,两岸群众饱受折磨之时,回头再看大灾暴露的问题,竟与4年前所报道的几乎一致。
何故?练江难治,几乎成为所有人共识。难治的借口这么多年也几乎全然一致:“这个问题不是我们权力范围”、“这个问题单靠我们难以解决”……
这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消极的推诿。但平心而论,练江问题不能一板子打在某个政府部门身上,也不能一股脑将责任推给省里或某个市,练江是一个综合问题,它涉及了政府职能和行政区划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与两岸民众自身的意识和习惯息息相关。
综合问题需要综合解决,因此这一次,综合整治需要在“综合”二字上狠下功夫。
这个“综合”,需要汕头市水利、环保、城建等所有部门的全力“综合”,需要汕头与揭阳等市的全力“综合”,需要地方与省里的全力“综合”,需要练江两岸每一位民众投身参与的全力“综合”。
中山大学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宏认为,主观意识的改变是解决问题的根源。“重要的是教育,要让两岸的人认识到是谁造成的恶果,他们应该怎样改变这个陋习?这些教育一定要深入人心。”
借洪灾带来的重创,练江的综合治理的共识正前所未有的集中。这是练江的机会。
统筹 陈韩晖 谢思佳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