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来,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温塘镇至少发生矿难13起,遇难人数合计59人——这是中国青年报记者检索有关报道得出的数据。
在中国的资源分布中,湖南省是较为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煤产量在南方各省中名列前茅。娄底是湖南省三个煤矿主要分布地区之一。温塘镇是全国百强重点采煤乡镇。
“煤矿产业是温塘镇的支柱产业。”温塘镇党委书记苏国元告诉记者。事实上,煤矿产业在该镇的地位进入温塘镇境内就可见一斑:沿途房屋门前有的叠起一堆煤炭,有的本身就用于煤炭加工,有的地上或墙上都可看见黑色的尘土。
温塘镇汽车站站内,即有一家规模较大的煤矿公司办公楼。据了解,这家公司拥有湖南省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实力与共升煤矿不相上下。
新化县一名出租车司机坦言,在新化县,温塘镇的面积不算太大,但绝对属于县里产煤量很大的乡镇了。
与温塘镇煤矿发展相对应的,是该镇13年来较为频繁的矿难事故。
记者检索到的最早的矿难事故发生于2001年,造成20人死亡,属于重大事故。事故的起因是,该镇罗家村一煤矿位于水库边上,矿老板在没有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盲目生产,最终造成大量积水涌入作业巷。
类似的透水事故,在次年又发生了一起,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8万元。
就在这次透水事故发生两个月后,另一家煤矿出现了瓦斯突出的重大事故,当班21人下井,共18人死亡。这,已是温塘镇一年半以来的第三次矿难了。
2006年至2010年,媒体报道中温塘镇矿难死亡人数的数据趋于平稳。除2007年9月死亡2人之外,其余8次事故的死亡人数均为1人。
此间矿难事故最集中的是2007年。当年5月至10月,共发生了6起矿难。事故类别无一例外都是“顶板”或“冒顶”——这是一种由于矿井内某些部分坍塌造成的事故。
如果没有网友举报,2013年7月24日共升煤矿发生的事故可能也将以“死亡2人”、“事故原因冒顶”而告终。
湖南一家网站的工作人员称,频繁的矿难“养活”了一些“假记者”。“过去,有的‘记者’会躲在事故矿井附近,数着尸体,然后去找矿老板要‘封口费’。”
按照他的说法,封口费的价格根据媒体规模大小而定,小网站有1000元,规模稍大的网站、报纸有五六千甚至上万元。如果是持证的记者,还能受到有关方面的接待。
事实上,在诸多矿难事故的背后,温塘镇也一直在为治理煤矿安全作出努力。比如,该镇探索了“党政领导包管区、管区领导包片”、“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包矿”的责任制,还尝试加大投入安全生产,加强煤矿安全的业务培训,一度收效良好。
从地理位置来看,这个镇的发展或许不得不与矿产资源联系在一起。从温塘镇乘中巴到达矿山,再从矿山出发,沿途可看到不少矿产企业。从矿山驱车一小时,便抵达冷水江市,这是娄底市境内另一个矿产资源较丰富的县级市。
这座煤矿“堆起”的乡镇,也因煤矿“推倒”了不少官员。
2005年9月,娄底市侦破了一起“官煤勾结案”,涉案者为新化县某副县长、矿管局长、煤炭局长、温塘镇等部门的32名公职人员。媒体披露的信息称,他们在温塘镇支华等3家煤矿参股总额为159.5万元,分得红利93.25万元。最终4人被免职立案侦查。
而此次“7·24事故”中被先期免职的7名官员,只是近年来因矿难事故被处分官员的冰山一角。
“地方生产安全压力较大。”湖南省煤监局娄底分局副局长肖剑锋表示,目前,各地已建立起生产安全一票否决制度,如今一些官员对生产安全的问题不敢不重视。
相关文章
谁说了谎?
共升煤矿曾经的官煤背景
部分官员试图通过谎报降低问责级别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