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民间力量推动中国东盟互信加深

2013年09月01日13: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民间力量推动中国东盟互信加深

  中新社南宁9月1日电 题:民间力量推动中国东盟互信加深

  作者 黄艳梅 向玉萍

  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20多岁的教师李小艺,年纪不大,可已经是桃李满天下。她的学生遍布东盟十国。

  从2006年4月份起,李小艺就开始担任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国际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的班主任。她所带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这些学生,后来不少人成了我的朋友,我们平时会通过E-mail、QQ、微信等现代通讯工具沟通,一直保持着联系。”李小艺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道。

  她说,在当班主任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东盟国家的人,对他们一点都不了解,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去了解他们。“跟这些学生接触以后,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从他们身上了解了很多国家的文化、国情、宗教,真的是受益匪浅。”

  “而这些学生,经过在中国的学习,增加了对中国的了解,和中国很多人建立了友谊,并把友谊带回了自己国内,影响家人和身边的朋友,改变了他们对中国的印象。”李小艺说。

  李小艺说,很多菲律宾学生来培训之前受国内媒体的影响,对中国有很多误会,但他们一来到中国,记忆里的观点就被颠覆了,对中国的态度发生很大改变。

  柬埔寨青年官员陈展拉2007年曾到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学习。他坦陈,由于一些外媒长期的片面报道,在来中国南宁进修之前,他对中国有很多负面的印象。来到中国后,经过几个月的交流学习,他发现现实和印象中的中国完全不一样。他看到的中国,经济繁荣,社会民主。

  与李小艺不一样。广西河池市商人饶校源与东盟国家结缘是因为生意。饶校源说,得益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中国民众对泰国文化的了解及认知度日益加深。他从中找到了商机,在南宁市中心最繁华的商业地带开了一家专门销售泰国佛牌工艺品的店铺。如今,来他店里购买佛牌的客人越来越多,而南宁很多市民也通过他的店面,了解了泰国文化。

  正如文莱文中友好协会副会长陈家福所言,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与人之间频密的交往,尤其是年轻人的交流,更容易促进双方对彼此文化的认同,进而促进国与国之间的互信。

  陈家福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政治互信和合作关系会影响到民间交往的状况,反过来民间交往的状况,亦会促进双边的政治互信。作为企业家的他,一直致力于用民间交往来影响政府的外交决策。

  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创办十周年之际,陈家福呼吁东盟和中国民间有识之士,继续利用民间渠道,推进双边的民间往来。“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家才可安心地做生意,民众才可能获得更大的益处。”

  中国—东盟博览会创办十年来,广西首府南宁市“东盟元素”逐渐浓厚。中国—东盟青少年培训基地、中国—东盟妇女培训中心、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中国—东盟商务会展人才培训中心、中国—东盟艺术人才培训中心、东盟国家汉语人才培训中心等先后在南宁成立。这些机构的成立,无疑成了中国和东盟民间往来的桥梁。(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