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8月30日电(记者张莺)自2007年以来,广西民族大学每年4月中旬都在校园举行“东南亚泼水节”,让东盟国家留学生欢度节日;每年中秋夜,南宁市为在邕国外友人举办“国际狂欢夜”,东盟留学生也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与中国朋友共同庆祝中华传统佳节……
小到高校周边的东南亚风味小吃店,大到每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活跃的翻译志愿者身影,近年来在广西的东盟国家留学生越来越多,见证着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深化的成果。
广西民族大学从1964年开设越南语、泰国语专业至今,逐渐成为培养东南亚小语种人才的摇篮,至2009年已开设齐全东盟10国全部官方语种课程。
广西民族大学只是一个缩影。在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等高校校园,东盟留学生不乏其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秦斌介绍,2012广西共27所高校招收外国留学生,在校留学生达到9312人,其中东盟国家留学生达到7410人。“广西已成为我国东南亚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秦斌说。
自2007年起,广西设立老挝留学生奖学金、柬埔寨留学生奖学金和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帮助来自贫困家庭的东盟留学生完成学业。
除了高等教育互派留学生,广西与东盟在职业教育合作上也成果累累。目前广西已在4所院校分别挂牌成立了4个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农业部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中国—东盟农业培训中心,接收来自东盟国家的短期培训班,提供法律、卫生、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为双方合作培养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在往返于本国和广西的过程中,在与广西师生的交往中,不少东盟留学生看到了中国的发展潜力,感受到了友善包容的中国社会氛围,毕业后愿意留在中国就业创业。这些在华东盟留学生,俨然成为传递广西与东盟睦邻友好的纽带之一。
与此同时,广西派往东盟交流学习的高校学生也达到5000多人,是全国派往东盟人数最多的省份。2008年以来广西共派出700多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前往泰国、菲律宾、柬埔寨等国任教,推广汉语学习。
如今在广西民族大学任教的兰海老师曾在泰国担任两年汉语志愿者。“看似很遥远的工作,其实特别有意义,传递的不仅是汉语,还有中泰友好的点滴。”他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