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8月29日电(记者范迎春、李建平)进入主汛期以来,持续增加的降雨量,让东北平原上平日温和的松花江、嫩江变得汹涌而狂躁。黑龙江省肇源县,因地处松嫩两江汇流的关键位置和长达160多公里的堤防线,被形象比喻为松嫩流域防汛抗洪的“要塞”。这里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肇源辖段百余公里的堤坝上,抗洪军民昼夜奋战、拼力抢修、加固坝基。从8月23日开始,罕见的洪峰平稳通过肇源,沿着抗洪军民“规定”的路线顺流东下。
肇源,度过了2013年抗洪防汛的最危险期。
洪水来袭,险象环生
发源于长白山的第二松花江和发源于大兴安岭的嫩江在肇源县三岔河汇流后,形成松花江主干流。
松嫩两江带给肇源县丰富的水源,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抗洪防汛压力。有史料记载以来,肇源县发生过6次大洪水。其中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造成嫩江胖头泡堤段决口。
今年进入主汛期以来,由于持续降雨,松花江、嫩江发生了自199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肇源境内两江持续处在高水位。上游的小丰满水库、尼尔基水库尽管采取了错时调峰等措施,但是仍如两个巨大的水盆顶在肇源县头上,随时可能倾泻而下。
至8月24日8时,松花江中心水位128.98米,超警戒水位1.38米,比1998年最高水位仅差0.54米。十几天时间里,肇源防线累计出现200余处险情,两江要塞频频告急。
江湾里,大片农田淹没在洪流中。
隶属大庆的头台油田,500多口油井被迫关闭。
沿线堤坝旁,许多村屯和农户危在旦夕。
……
“死保肇源!”黑龙江省防汛指挥部发出指令。“保卫肇源,就是保卫大庆,保卫哈尔滨。”
军民并肩,众志成城
对于肇源县来说,松花江干流百余公里堤防是一道生死攸关的安全屏障。
这条按照10至20年一遇标准修建的防线,堤高平均3至4米,顶宽2至4米,堤身断面偏“瘦”,以砂基砂坝为主,险工弱段多,整体防御能力相当薄弱。
洪水当前,肇源县全民动员,进入应急战斗状态。
30多名县处级干部全部驻堤分段值守,乡村干部全部坚守一线,机关干部组成14个推进组,应急抢险、安全转移、物资调配、卫生防疫等工作有序进行。
加固防线,重点加强险工弱段防护;每公里区域设一个巡堤看护点,昼夜不停巡检除险;每天参与抢险排险干部职工近两千人,乡村群众超过八千人。
从8月14日开始,近3000名部队官兵陆续抵达肇源县参与抢险。
8月22日18时,风大浪急,二站西大欠堤段迎风坡严重脱坡,背风坡出现多处管涌,随时可能发生溃坝。
危急关头,黑龙江省预备役高炮师、省武警总队千余官兵火速赶到现场投入抢险,战士们人拉肩扛,用沙袋、木桩加固堤坝。
大堤上,军民并肩,众志成城。
肇源县县长冯忠宏告诉记者,8月中下旬以来,肇源县一线抗洪军民每天近两万人,各类作业车辆超过两千台。累计使用编织袋40多万条,土方80多万立方米,排除各类险情200多次。
战胜洪水,守护家园
江风轻拂,夕阳西下。80岁的卢文学久久静坐在二站段的堤坝上,俨然一尊雕像。大堤后面几十米的小坡上,是老人的家。
对于许许多多像卢文学这样的肇源人来说,家园的概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具体而真切。战胜洪水,保卫家园,他们的信念坚定中带着一股豪迈。
“老韩大哥,家里涨水了,现在情况很危险,需要劳动力护堤,你看能不能回来?”老虎背村五撮房屯屯长姜海洋用试探性的口吻与在河北省打工的村民韩友商量。韩友二话没说就收拾行李,老板舍不得他走,韩友问老板:“要是家都要没了,挣钱还有啥用?”
看到记者拍照,正在堤坝上往编织袋里装土的韩友显得有些腼腆。他说:“咱们村这段是国堤,要是有个闪失,自家被淹不说,下面的县城、后面的油田都要遭殃。你说,国家和自家,大家和小家,哪能分得那么清楚?”
姜海洋说,屯里大约有五分之二的人在外打工。听说家里涨大水了,基本全都回来了。
在洪灾面前,肇源万众一心,筑起一道无形的堤坝。
老板们停下手里的生意,开着私车为抗洪队伍义务当司机;
在外地上学的大学生们向学校请假,留下来加入了抢险救灾的队伍;
参加过1998年抗洪、已经退休的老同志们回来了,主动当起了参谋。
洪峰渐退,松嫩两江重归平静。在胖头泡段大堤上,记者遇到沿江巡视的肇源县委书记李延国。“根据专家预测,今年松嫩两江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高水位状态,堤坝长期被浸泡,对坝基是严峻的考验。而且,退水的时候也非常容易发生各种险情。所以,还远没到松气的时候。”李延国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