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杨建峰通讯员 闫占廷)8月27日,记者在商丘宁陵县采访时,了解到该县刘楼乡胡举村今年已是100岁高龄的田路氏,身体依然康健,记忆力好,眼不花,还能做针线活。田路氏在日常饮食上还有个特点:一天三顿都喝疙瘩汤。
老人据介绍,田路氏生于1913年农历十月初六。和老伴田法启结婚后,育有5子3女。田法启严于家教,田路氏勤劳慈爱,一家人和睦幸福。在生产队劳动时,5个儿子都已娶妻生子,老老小小48人都在一口锅里吃饭,是远近闻名的幸福家庭。田路氏虽然不识字,却十分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再穷再苦也要供应孩子上学读书,大儿子田雨塘河南大学毕业后,曾在宁陵县高中任多年校长。在孙子辈中,屈指数数竟有14人在学校当教师,有“教育世家”之美誉。
由于子女多,心灵手巧的田路氏在裁剪上练就了一手绝活。“那时候,白天在田地里劳动,晚上织布织到半夜。全家几十口人的衣服都是我裁剪,一针一线缝出来的。”田路氏回忆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穿衣都是买现成的。但我这套针线笸箩从来不舍得丢。”如今亲戚邻居谁家生了小孩需要做衣服,还会跑上门来请田路氏帮忙。尽管已经100岁了,但她眼一点也不花,穿针引线轻而易举。手脚利索,拿起剪刀轻车熟路,不几下衣服的大样就出来了。
老人的记忆力特别好。拿出她过寿时的全家福,让她辨认照片上都是谁时,她竟然连外孙女家的孩子都喊出名字。更叫绝的是,家中所有人的出生时辰她都记得一清二楚。她还是历史的见证人,从民国军阀混战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文革大跃进到现如今的改革开放,整整一个世纪,她都亲身经历了。现在讲述起来,当时的情景和细节还记忆犹新。
她身体硬朗,上楼从不用人搀扶。据四儿媳陈素琴介绍,老人家的生活起居很有规律,早晨6点即起,饭后出去走走,到儿孙家串串门,权当是身体锻炼。上午要午睡2个小时,醒来喜欢逗小孩玩。
在饮食上老人很有特点:早上喝一包奶,一天吃一个鸡蛋,不喜欢吃大鱼大肉,但一天三顿必定要喝疙瘩汤。无论轮到哪个子女赡养老人,他们都要特意为老人准备疙瘩汤,在面汤里放上西红柿、鸡蛋和青菜,为她补充更多的营养。老人笑着说,这疙瘩汤是长寿汤,容易消化,对肠胃特别好。她还编了一句顺口溜:顿顿喝碗疙瘩汤,长命百岁又健康。
老伴田法启68岁去世,大儿子田雨塘不幸去年也病故了,但田路氏拥有更多的是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我的孙子建立就要快当爷爷了,到那时我家就是五世同堂了。”田路氏道出了心中的愿望,“先托共产党的福,再托儿孙们的福,我还想再活一百年!”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