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中国首届地震社会力量应急反应高峰论坛在成都召开。来自政府、民间NGO组织、企业、高校等领域负责人共同对国内社会力量参与地震灾后救援情况进行把脉:民间组织需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政府应对民间救援队实施专业训练。
在为期一天的论坛上,与会者围绕芦山地震社会力量应急反应情况从政府、NGO、基金会、企业、媒体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这也是自汶川地震发生后5年来,各社会力量首次聚集讨论灾后救援的经验与不足。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五年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震后应急救援,在地震救援的生命救援、伤员救治、心理援助等各环节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陈锦棠说,民间社会组织在汶川地震救援中尚存在专业服务人力资源短缺、社会服务管理设计不科学、专业服务职业化水平比较低、专业化服务体系还不规范等问题,但在芦山地震中,则表现得更有准备、更专业、更科学。
部分与会专家认为,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国内社会组织虽蓬勃发展,但从总体来看,参与灾害救援的组织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还不高。参与救灾的民间组织平时应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的准备、演练,政府应当对其加强指导、帮助。专家建议,在地震多发区对民众的应急演练、防灾减灾教育、宣传应常态化。
此次论坛由四川省5·12汶川地震灾害应对研究与培训中心和壹基金联合举办。论坛期间,主办方还特别针对今年以来民间力量的救灾表现颁发了“2013中国民间救灾贡献奖”、“2013中国民间救灾行动奖”;对表现优异的志愿者还颁发了“2013中国民间救灾优秀志愿者奖”。(记者 吴晓颖)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