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3日,朱镕基考察上海市嘉定县农副产品交易中心。
1990年4月14日,朱镕基与干部职工一起参加上海“爱国卫生月”活动。图为朱镕基与大家亲切交谈。左二为时任副市长谢丽娟。
朱镕基同志在上海任职时期,留下了大量的有关讲话、谈话、信件、批示等文稿。近日,根据其部分文稿编辑而成的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正式出版了,这是我们期盼已久的。
朱镕基同志于1988年4月25日当选上海市市长。他在就职演说中说: “我决心让下届市政府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廉洁的、高效率的政府。”我最近读了此书,觉得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践行的。
一、朱镕基塑造的为民政府
朱镕基同志来上海履职后,充分重视百姓所关心的吃住行问题。
首先,狠抓“菜篮子”工程。“‘菜篮子’是老百姓每天要拎的……这是全市具有战略意义的实事。”他一到上海,就深入郊县调研,听取市农委工作汇报。他强调:一、抓好副食品生产基地所需设备的生产;二、抓好改进副食品的供应体制;三、抓好副食品的加工和储藏。他任市长后的第一个月,即召开市副食品生产工作大会,提出要把解决市民副食品供应作为当年市政府工作的突破口,强调以改革和求实精神抓好副食品生产供应工作,必须抓实,不能失误。随后,他派出队伍,赴北京、天津考察,学习经验;在调研、考察基础上,要求市委成立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副食品生产供应工作,自己亲任组长,并且主持制订了市政府《关于建设郊区主要副食品生产基地、改革产销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在以后的全市党政干部会议上,他又进一步强调要把“菜篮子”建立在牢固、可靠、稳定的基础上,强调副食品生产是现代化的,销售是超级化的,经营管理是一条龙的。
第二,重视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上海住房问题,是一个爆炸性的问题,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在一次城市规划设计座谈会上,他强调:规划工作必须具备全面统筹的整体观点、高瞻远瞩的发展观点、上下结合的群众观点。规划住宅小区要考虑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学校、医院、幼托、花园、购物、娱乐等配套,建一片、管一片、美一片。之后,他又结合访问新加坡、香港的思考,根据上海实际,制订以“收公积金、分房买债券、提租给补贴”为中心的《上海市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同时,他连续实地考察棚户区,就上海旧城区改造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要跳出原地拆建的老路子,确定“打到外线去,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思想;要着眼于疏解、着力于改造……在考察杨浦区中原住宅小区时,他又明确提出:在3年内解决人均居住面积在2.5平方米以下的特困户;10年建5000万平方米住宅,基本解决上海人民的住房问题。
第三,研究解决上海道路交通的拥堵问题。“上海人均占有马路面积不到二平方米,交通拥堵问题已经非整治不可了。”他来上海不久,在调研基础上,以整顿出租车管理为抓手,决定成立整顿出租车管理领导小组,召开整顿出租车管理工作会议,强调整顿劳动纪律,实行科学管理,严格奖惩制度……通过整顿,使上海出租车做到:招手即停、热情服务、照章收费、方便安全。不到半年,为整顿和规范上海出租车市场、改善投资环境,他要求组建上海大众出租汽车公司。为了进一步改善市内交通条件,他又召开整治市内道路交通动员大会,主持制订市政府《关于近期改善市内道路交通的决定》。并决定采取“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近期内集中力量,抓好越江隧道、大桥、快速环线等骨干工程的规划和建设,逐步解决市内交通拥堵的矛盾。他还强调要提高市民的守法意识,要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从我做起”的精神,使上海的交通整治有一个看得见的改善。并且指出:建设上海不是靠发牢骚、打麻将能够搞好的,应该靠我们1250万人民、2500万只手去干,才能建成一个新上海。
第四,切实关注人民群众的来信。他在市纪委的一次全会上说到: “我每年收到人民来信4万封,没有减少,说明人民群众对党还是有信心的,不然就不写信了。”面对大量来信,他要求凡是市长办公室收到的信件,必须每件及时登记后送阅。他对送阅的信件都认真阅看,还对许多信件做了重要批示。对于批请有关部门处理的信件,他严格要求这些部门在规定时间内报告处理结果。每年召开的市信访工作会议,他从不缺席,并且每次都作重要讲话。他在其中一次会议上说:人民来信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正确认识形势,了解群众的脉搏、人民的情绪、大众的要求;使我们能够正确地估计政府工作的成绩和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对自己也有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从中学到了如何当好市长的很多经验。市长关心百姓,百姓爱戴市长。 1991年3、 4月份,上海百姓得悉他要调中央工作,再次掀起来信高潮。这些信函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既有企业,又有个人,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挚的情感、饱含着殷切的期望、表达着美好的祝愿。一封封情真意切的来信让他十分感动。
二、朱镕基塑造的廉洁政府
上任之初,工作可谓千头万绪,朱镕基同志以廉政建设作为突破口。他任市长后,主持制订了改善政风八项规定;以市政府506名局级干部为重点,狠抓政府机关的廉洁;要求一级带一级,形成上海的廉洁风气。他任市委书记后,在一次上海文化艺术节开幕歌会上,率领120名局级以上干部,充满激情地演唱了《干部廉政歌》。在一次听取市纪委工作汇报时,他提出:……要振兴上海,把上海工作做得更好,还是要抓廉政、抓党风,要把它当作生命线来抓,并以“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刚直不阿”12字勉励纪检、监察干部。在一次市区县大会上,他向与会干部赠送并讲解一段古训:“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针对党内存在的以权谋私、官僚主义、自由主义等不正之风,他义正词严:“要贯彻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自我监督。”
朱镕基同志敢于在上海刮廉政风暴,与其自身清白、严于律己、没有任何授人以柄的事有关。他来上海后就对自己规定:不受礼、不剪彩、不题词,把“清政廉明”作为座右铭。他下基层调研,坚持一菜一汤。此外,他对家属要求同样严格。当时,他的外孙女每天都由其夫人踏自行车接送幼儿园。某日早晨,突降暴雨,他的夫人依旧准备骑车送孩子。警卫见此场景,出于安全考虑,用公车将小孩送去幼儿园。此事被他知晓后,立即要求警卫向市委行政处结清了汽油费。他常告诫部下: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是金鱼缸里游的鱼,对外要透明。莫伸手,伸手必被抓,群众眼睛是雪亮的。
三、朱镕基塑造的高效政府
朱镕基同志在1988年5月10日的市府常务会议上重申:“上海需要速度,需要效率,需要果断行事,需要雷厉风行……”
他出任市长后,要求将市府办公厅编印的三份简报——《每日动态》、《公文信息》、《上海摘报》在每晚八时前送到他办公桌上。这三份简报是市政府办公厅和研究室从每天收到的大量简报、公文、报刊、电话记录、群众来信等文稿中摘编和自行采访后编辑而成的。他每天必读这三份简报,每份简报上都有批示。他要求秘书将批示逐条登记,并按照批示内容落实有关部门进行研究,有些还要求汇报落实结果。
为了改善投资环境,简化审批手续,实现 “一个机构、一个窗口、一个图章”对外,他于1988年6月10日宣告成立上海市外资委,直属市政府领导,并兼任主任。他要求委员不兼职,人员配备必须是最强的,机构专管外国直接投资。之后,针对外商申请投资项目要过上百道关、盖上百个图章的问题,他在市委研究室一篇题为 《对 “投资黑箱”的初步剖析与若干建议》的报告上作了如下批示: “此文可称 ‘官僚主义大全’,呜呼上海,不改革,要完蛋。请送与‘黑箱’有关的所有人员看看……议论一下,看这样下去,浦东能否开发,上海有无前途,然后……拿起大斧来砍。我希望不要一砍又要几年,成为另一个‘黑箱’。我只提一句忠告,我们为什么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 ”
此外,他要求市政府各委办局的权力向22个区县政府下放,把区县搞活;各委办局把权力下放到企业,把企业搞活。其中包括:对郊县实行包干上缴的财政管理体制;向区县下放固定资产投资审批权限,等等。这一自上而下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大大调动了各区县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行政效率。
针对机关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他特意致信市政府办公厅领导:“……请办公厅重申:一、凡我亲批件必须由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处理,不可批给别人了事,更不能容许批件到不了局长那里。久拖不办要追究一把手失职;我不是说,我批的事都是重要的,但我已过问,请有关单位一把手过问,也不委屈吧。二、凡副市长、副秘书长开会协调,一定要拿出仲裁意见,没有把握的事可随时直接请示市长。不解决问题,不拿出意见,就不要开会。不一抓到底,什么事也办不成。”并且,他要求委办汇报工作,必须领导亲自汇报,不准下属代劳,汇报中不准出现“可能”、“大概”词句。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所选用的相关文稿,距今虽已有20多年,但时下细细品味,依旧相当精彩,字里行间展现出一个卓越领导者的风范。他在上海任职期间,言行合一,行胜于言,塑造了一个为民、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通读全书,我深刻感受到:朱镕基同志高瞻远瞩,具有很强的宏观经济决策能力;他深知民间疾苦和民众心理,讲话办事既见大家风范,又见务实特色;他处事有观点、有干劲、有魄力、有决断,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他严于律己,言传身教,批评人却不整人,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民公仆。 《实录》以映史,知史而鉴今。此书的成功出版,带给社会的是财富,带给读者的会是更多的启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