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爱心捐赠,器官移植,如果一个人有以上两种壮举,那么,他的头顶无疑会永远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不过,由于这些年来,器官买卖黑市的存在,以及器官供体多半来自死刑犯的消息,让很多人不敢也不愿轻易迈出爱心捐赠的脚步。
我国正在逐渐减少对死囚器官的依赖
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正在逐渐减少对死囚器官的依赖,一个依靠器官捐献、公平分配的模式,将成为发展趋势。
每年,我国有100万人进行肾透析,30万人死于肝功能衰竭,20万人死于心肺等器官功能衰竭。而这150万人中间,约有30万人可以通过移植手术挽救生命。但目前我国每年仅有1万名左右的患者能接受移植手术,许多患者因等不到器官而抱憾去世。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霍枫,对于器官来源严重短缺的现象,感受深刻。
霍枫:医院现在每年等待名单里面需要做肝脏移植的病人,大概有300多个,去年也就做了60来个,当然可能还有一些需要做肝移植的,他没有列入到我们等待名单,潜在的名单可能要远远大于我们登记系统里的名单。
而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何晓顺说起器官移植,供体有限的难题,十分无奈。
何晓顺:我们比一般的医院更严重,因为我们是比较大的移植中心,心,肝、肾等待的病人至少是一千例以上。因为这个移植和其它的手术是不一样的,它都是救命的,大部分都是很急的手术,如果等不到器官,特别是肝移植,那就面临着死亡,没有任何侥幸。能等待的时间非常有限,所有病房等待的病人都会问什么时候能做,给我们的医生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未来两年器官捐献或将取代死囚供体
由于以前自愿捐献数量少,我国大部分移植器官来源于死刑犯。国家卫生计生委人体器官移植临床技术应用管理委员会主任黄洁夫说,使用死刑犯器官,是各个国家器官移植发展初期,都要走过的路。
黄洁夫:现在我们国家一年大概一万到一万一,是第二大国,我们主要的器官来源是来自于死囚捐献的尸体器官,世界上每个国家在器官移植发展的初级阶段,包括美国在内,都有这个过程。但是随着国家的社会经济的进步,很多国家就废除了死刑,我们国家是惟一主要依靠死刑犯来得到尸体器官的国家。
但由于如今慎用死刑的原则,以及器官质量、防止污染的考虑,鼓励器官捐献将成为主流。据了解,一个人在死亡后可以捐献两个肾脏、一个肝脏、一颗心、两叶肺、一个胰腺等七个器官,让七个人获得生的希望。黄洁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死囚器官捐献有望两年内被公民器官捐献取代。
黄洁夫:现在是慎用死刑,尽量地少用死刑,这是每个国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是一样的,如果说中国没有公民自己的捐献,那就没有器官移植,我们必须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也是为我们传统文化所接受的一条器官捐献的道路。
捐赠的器官如何公平、公正分配引关注
2010年3月,当时的卫生部与中国红十字会在广东、天津等省市启动了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截止到今年的7月8号,三年多的时间,一共实现了918例的捐献,捐献了大器官2495个,挽救几千名生命垂危的病人。面对越来越多捐赠的器官,如何公平、公正分配,也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一个官方的叫做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已经试行了2年时间,系统首席设计师王海波很清楚肩负的使命,这不仅仅是在分配人体器官,更准确说是在分配生命。
王海波:可移植的器官是一种稀缺的国家资源,在捐献之前它属于捐献者的。在移植之后,它属于受者的,在分配系统没有确定,它属于哪个人之前,它属于整个国家的资源。我们决定了给一个人器官,实际上就剥夺了另外一个人重生的权利,所以我们分配的不只是器官,我们在分配生命,所以这个分配生命比其它社会资源的分配更要严肃、科学,更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
在这个系统当中,所有需要器官移植患者的名单都会被录入,每个患者都依据病情和等待时间等因素,由系统计算出相应的动态评分。如果后录入系统的病人,病情更重,他的得分会更高,排名也会更靠前。但是评分,会不会被人为更改?王海波说,造假的人将立刻取消医师资质。
王海波:他可以这样做,但是这样做的风险很大。首先,因为我们有这个平台,有这个技术平台,我们技术平台里有个技术叫做痕迹保留,在这里面任何人做的所有操作,全部被记录下来了,他可以去造假,但是造假的成本很高,他要撒一系列的谎;第二个,他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大;第三个,处罚是非常重的。
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将于近期正式上线运行。届时,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出台有关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的暂行规定,将要求全国165家具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使用这一系统。目前,我国器官捐献总数已达到1010例,但和每年上百万人等待着器官移植相比,这个缺口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弥补。(记者 陈亮 冯会玲)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