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白大褂的中国天使”——记我国援外医疗队派遣50周年--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穿白大褂的中国天使”——记我国援外医疗队派遣50周年

2013年08月15日22:43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穿白大褂的中国天使”——记我国援外医疗队派遣50周年

  新华网北京8月15日电(吕诺、贾楠、翟玉珠)和着喜庆的非洲鼓点,身穿白大褂的中国医生走下飞机,黑皮肤的非洲人民挥动五星红旗热情相迎……

  自1963年第一支援外医疗队抵达非洲,50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向6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员2.3万人次。医疗队员们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受援国人民的信赖和爱戴,被亲切地称为“穿白大褂的中国天使”。

  “中国医疗队是一群出色的国际主义专家”

  1963年4月,13名中国医务人员登上了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绕道前往北非的阿尔及利亚。他们此行开启了我国一项跨越了五大洲、延续了半世纪的伟大事业——援外医疗。

  时任卫生部外事局副局长的李家惠回忆说,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法国殖民者把医生一起撤走。阿尔及利亚政府向国际社会呼吁,希望能派医疗队去支援他们。1963年元旦,中国第一个向世界宣布,将派出医疗队支援阿尔及利亚。

  这支救死扶伤的中国医疗队迅速赢得了阿尔及利亚民众的心,与当地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在阿方政府的强烈挽留下,中国医疗队从最初约定的半年到延长两年,在阿尔及利亚整整工作了两年半!

  “中国医疗队先于其他国家几十年进入了非洲,中国人民早于其他国家几十年与非洲人民交上了朋友。”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说。

  夜以继日,风雨无阻。不论战火硝烟还是瘟疫蔓延,中国医疗队总是第一时间赶到患者最需要的地方。50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和大洋洲,无偿诊治患者2.7亿人次。

  “你们为何而来?”每当医疗队在缺医少药的偏远地区被当地百姓问起,队员们总是回答说:“我们来为老百姓治病。”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副总统伊迪说:“有时候桑给巴尔的病人专门要找中国医生看病,因为中国医生医术精准,对病人专注。桑给巴尔的患者们对中国医生有一种依赖感。”

  “中国医疗队是一群出色的国际主义专家。”坦桑尼亚姆希比利医院首席医官木塔西瓦说,“他们触到了许许多多坦桑尼亚人的内心,他们在人道主义上的援助超越了其他所有国家。”

  “我又能看见天上的星星了!”

  1974年12月初,阿尔及利亚一位意外断手的病人被送到了中国医疗队。骨科医生杨炳生等几位中国医生,勇敢地承担了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手术。

  “断面比较整齐,但是下边的动脉、静脉、神经、肌腱很难分辨,也没有仪器来证实……”杨炳生回忆说。

  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这例手术取得成功堪称奇迹。连时任阿尔及利亚总统府顾问的特黑斯·杰夫利都发来贺电,对中国医疗队表示感谢。

  术后,这位阿尔及利亚小伙子的手恢复良好,后来他还喜欢上了打中国的“国球”乒乓球。

  2004年,中国江苏省在桑给巴尔援建的眼科中心里,中国医生小心翼翼地为一个完成白内障手术的非洲老大妈拆除纱布。

  纱布一圈圈松开,大家的心里却越来越紧了。

  老大妈终于睁开了双眼。她一把搂住中国女医生陈舒的脖子,惊喜地说:“我又能看见天上的星星了!谢谢中国医生!”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继续。”第24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长卢建林说,“这样的时刻,就是我们医疗队员最幸福、最骄傲的时刻!”

  50年来,中国医生在受援国防治传染病、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为受援国引进了心脏外科、肿瘤摘除、断肢再植、微创医学等高精尖医学临床技术,同时将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医药以及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带到受援发展中国家。

  中国政府为非洲许多国家无偿援建了上百所医院,赠送了大批医疗设备和药品,缓解了许多非洲国家的燃眉之急。中国的医疗队员们还通过临床带教、学术讲座等形式为受援国培训医务人员,留下了一支支“不走的中国医疗队”。

  “援非8年里,我遇到了4次政变”

  来自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的主任医师金文伟,自2000年以来4次参加援非医疗队,在中非度过了整整8个春秋。

  “援非8年里,我遇到了4次政变。”金文伟说,“战时的中非比平时更需要医疗援助。我们必须不辱使命。”

  金文伟和队友们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危险,也接到了家人催促回国的来电。但是,即便在局势最危急的时刻,他们仍日夜坚守在最激烈的交战区驻地,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安全。

  全球13个四类艰苦地区国家中,12个有我援外医疗队。半数以上医疗队员工作在受援国边远贫困地区。我国派遣的援外医疗队大部分在非洲,气候炎热,物资贫乏,通讯不便,经常断水断电,多种传染病肆虐,很多地区政局动荡战乱频仍。几乎每个医疗队员都患过疟疾,有的队员两年里得过十几次。

  2011年底,来到桑给巴尔不到半年的医疗队员孙永虎,收到了母亲因患癌症去世的噩耗,伤心欲绝。白天,他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傍晚,他独自来到海边久久伫立,像一尊雕像,面向大洋彼岸家的方向,遥寄自己对母亲的深深哀思……

  50年来,援外医疗队员远离祖国和亲人,克服了种种困难,以大无畏的爱国精神和国际主义情怀为受援国人民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迄今,有1001名医疗队员获得受援国首脑颁发的勋章等多种荣誉。50名医疗队员因疾病、工伤、战乱、意外事故等在受援国殉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广受赞誉,薪火相传。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