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这一想法出自该校创办人涂宏斌教授。2002年,当他第一次提出这个“奇想”时,身边也有人认为“花哨”、“形式主义”。但他坚持认为,校园建筑、雕塑等都是现代教育的一种物化方式。
他认为,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名校相比,国内高校热衷于用推土机将许多具有文化气息的建筑推倒,代之以所谓现代化的“火柴盒”。对此,他感叹:“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所高校的文化气氛令我折服。”
涂宏斌后来解释坚持建一个“世界文化园”时说,自己的目标就是要把学校变成一部人类文明的百科全书,学校建筑的每个细节都可以让人翻开一段历史。“我们要与国际接轨,这是一所学校文化底蕴的体现之一”。
建成后吸引一批考生和同行参观
对于网上“山寨”一说,周登超昨日回应:“我们学校办学已有11年了,能是‘山寨’吗?”
周登超告诉记者,“世界文化园”从建校算起,花了三五年才全部完工。当年新校区建设总投资5亿元,“世界文化园”至少占了10%。
该校当年参与部分设计工作的一位人士透露,当时任务是仿照全世界最著名的一些建筑,“都是直接借鉴的,没什么设计可言”。
据介绍,“世界文化园”建成后,不仅吸引了部分考生,有些高职院校还专程去参观学习,有市民也曾专门去一饱眼福。
该校不少教师认为,学校其实可以像深圳“世界之窗”那样吸引游客参观,收取一定的门票费用。
周登超表示,校方对早已建成的校园建筑今夏被热炒感到不解。“近几年我们学校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希望吸引考生的是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而不是校园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