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一排簇新的小洋楼前,云浮市新兴县六祖镇龙山塘村村委委员张建明自豪地说:“我们村村民坚守传统文化道德,村民信用等级普遍比较高,不少村民因此获得银行的创业贷款,事业风生水起。”
连日来,记者走访云浮市多个村庄、社区,它们通过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阵地、培育自然村乡贤理事会等形式,营造了平和、包容、向善、互助的社会氛围,村民生活水平也因此大大改善。
困局
村庄公共事务无人问津
8月7日下午,云安县富林镇大坪村环村道上,村里的男女老少正在挑土、筛沙、抬石头,为早日铺就水泥村道团结奋战。
在部分欠发达地区农村,由于基层政府财力有限,难以安排足够的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农业基础设施、乡村道路桥梁等建设停滞不前,导致“农民抗旱而无水、堰沟失修而断流”。
另一方面,乡村社会在经历了30多年的市场化之后,村民之间关联程度下降,部分村庄内部的权威结构解体,难以组织村民集体参与公共设施建设。
“在我国某些历史阶段,皇权不下县,但乡村进行自我管理,社会井然有序。”云浮市社工委有关负责人说,如果能将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注入社会管理,将有利于公序良俗的形成。
云浮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破解
聘乡贤当“外挂村官”
为什么大坪村能调动村民参与公共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呢?该村村民理事会会长黄金南道出了个中奥妙——发挥乡贤的作用。
大坪村组建了乡贤理事会,共有15人,大多数是外出乡贤,以经营石材、饮食为主。
近年来,大坪村农户大多建起了新房,但又不愿拆旧屋,形成“空心村”。为改变现状,理事会动员村民开展旧村改造,把大坪村建设成生态文明村。理事会成员不但捐款103.7万元,还轮流每人回村值班一个星期,负责生态文明村建设协调工作。黄金南说,乡贤的带头示范激励了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外出乡贤较多的罗定市,推行了“外挂村官”、“镇长顾问”等制度,把乡贤吸引到镇街、村居领导班子中,为家乡发展当好“智囊团”,构建起社会管理“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新格局。近年来,罗定市共聘任外挂村官407名、镇长顾问108名,培育发展乡贤理事会4532个,吸纳成员36519人,协助实施各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项目829个,修筑道路400多公里,解决矛盾纠纷526宗,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局。
成效
淳朴乡风造就富裕村
走进郁南县连滩镇兰寨自然村,画一样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当地村民说,兰寨不光风光好,还有文化。
由于兰寨风光秀丽,一些高校的艺术系学生常常来此写生,淳朴的村民免费将多余的房舍提供给学生们用作学生公寓。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学生来此写生。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一批高校索性与兰寨村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共同建设艺术创作基地。兰寨村的旅游业也因此发展起来,村民办起了农家乐,日子越过越滋润。
走在新兴县六祖镇龙山塘村村道上,只见“合作办好事,不让难共赢”等标语随处可见。龙山塘村是禅宗六祖圆寂之所,该村把“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的禅宗六祖思想写进村规民约,以此规范村民的道德行为。
在云浮市信用村(户)建设中,全村符合参评条件的234户,参与信用户评级的234户,其中被评为较好以上等级的230户,占参评户数的98.3%,远高于新兴县79.2%的平均水平,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南方日报记者 雷辉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