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难觅官员大V”报道追踪
南方日报讯 (记者/杨磊)昨日,本报《深圳为何难觅“官员大V”》报道出街后,引发社会各界对于官员实名开微博的热议。由深圳新闻网发起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超过七成受访者支持官员实名开微博,且受访者认为,官员实名开微博有利于解决市民的实际问题。
网络调查:官员开微博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官员实名微博的特殊性,本报昨日将话题抛出后,迅速引发多方关注。不少市民通过@南方日报深圳观察官方微博,就此话题发表评论。深圳新闻网全文链接本报报道后,还专设版面提出相关问题,就市民态度、官员实名微博的功能等进行网络调查。
截至记者发稿,在参与网络调查的43名受访者中,超过七成市民支持官员实名开微博。当被问及深圳官员实名微博数量较少的原因时,超过七成网民认为,“官员担心说错话,表错态”。对于官员实名微博到底应该姓“公”还是姓“私”的问题,超过五成受访者认为,官员微博应该具备公务属性,另有超过三成人则选择“私属性为主”。
网络调查还显示,超过五成的网民认为,无论官员实名微博还是官方政务微博,只要主动开设,对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都能起到推动作用,因为微博增加了官民间的沟通渠道。当政务微博遭遇“官员大V”而市民只能二选一时,四成受访者认为,政务微博能有作用,因为“他们永远是对应部门的代表”,另有四成受访者认为,“官员微博更有影响力,更能推动事情的进程”。
微博互动:多种原因让官员微博“难产”
本报官微@南方日报深圳观察昨日链接相关报道后,也引发了不少市民的转发和评论。微博网友@飞天媚娘称,因为主要领导没带头,小领导自然不敢强出头。如果规定实名微博开得好,才能被提拔,估计一夜之间就雨后春笋了。网友@正南齐白说,官员加V后,他是官员还是普通网友?没人可以同时扮演两个角色的,这已经有无数次教训了。
在微博平台上相当活跃的@黔龙爷也参与话题讨论,并分析了深圳“难产”官员明星微博的原因。他分析,官员微博性质模糊,在政务微博发达,渠道畅顺的情况下,官员开微博难以把握公私边界;党纪国法对官员实名微博既无刚性约束也无激励措施,官员无开博说话的动力与压力;当前,深圳缺乏网络互动背后的授权机制、信息支撑和问题协调机制;官员媒介素养欠缺,致官员不敢面对复杂舆情,宁愿潜水。
(原标题:超七成市民支持官员实名微博)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