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从深圳、新加坡等发达地区转型经验获得启示,找到了城市升级的新路径,也为顺德产业继续发展打开了新空间。李细华 摄
■开篇语
尽管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不大稳定,但顺德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却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初步扭转发展下滑势头,重新走入上升通道。这是“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战略所带来的正能量。
作为一直以来的改革先锋、发展典范,顺德在高成长的同时,也累积了自已的压力、自己的问题。纵观过去十年,顺德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日益明显。有人说,顺德土地强度已接近50%,后继乏力,也有人担心产业转移会形成“空心化”。
从过去一枝独秀到现在百舸争流,从过去的一马当先到现在的前有标兵、后有追兵,顺德如何在这种愈发激烈的区域竞争当中继续一马当先?该区从深圳、新加坡等发达地区转型经验获得启示,找到了城市升级的新路径,也为顺德产业继续发展打开了新空间。
从今日起,南方日报推出“寻找标杆、超越自我——追望鹏狮”,深入解读顺德如何从深圳、新加坡两座国际化城市中汲取力量,从优秀开始走向卓越。
今年3月,顺德学习新加坡经验成立法定机构“城市更新发展中心”,探索城市更新发展新路径。5月,顺德携手深圳高新投集团共建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希望推动科技型企业培育。进入2013年,深圳和新加坡转型经验不断转化为顺德本土实践。
作为广东乃至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领跑者,顺德去年GDP已达2338亿元,人均GDP超过1.5万美元,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顺德也面临诸多难以为继的挑战,如土地开发强度过高、产业发展空间受限、环境问题突出等。
顺德区区长黄喜忠说,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顺德将不再像过去一样着力于一两个项目的争夺,而是要从战略高度着手,以深圳、新加坡等更高层次的地区作为榜样,提升城市环境综合竞争力,为产业转型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而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则表示,把深圳和新加坡作为标杆摆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面前,一方面是要破除大家夜郎自大的心态,另一方面是要坚定大家继续发展的信心。
新增用地无法满足产业增长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以珠三角地区为代表的中国,通过承接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承担其中的加工组装环节,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代工制造平台,造就了高速发展的外向型经济。
地处珠三角西岸的顺德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从全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开始,顺德以港为师,迅速从原来的农业县崛起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
从顺德北滘沿着105国道一路向南,美的、海信科龙、格兰仕3家家电巨头依次排开,围绕着这几个产销达数百亿元甚至超千亿元的企业,顺德聚集了数千家家电配套企业,庞大的家电集群让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家电之都”。
然而,家电只是“顺德制造”其中一员。在过去30年,顺德还培育了家具、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八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0亿元飙升到去年的5350亿元。
但和整个广东一样,顺德庞大的工业产值依然无法摆脱处于全球产业链最底端的“命运”。而以要素为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开始碰到了“天花板”,土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
以土地利用为例,在全国十强县之中,顺德806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仅高于绍兴,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达到49.5%,不仅远远超出30%的国际警戒线,同时也高于昆山37%和江阴26%的强度。从广东内部看,顺德这一指标也高于东莞、深圳等地。更重要的是,根据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2020年全区建设用地规模指标为52.8万亩,只占土地总面积的43.6%,比目前还要少7万亩。
而根据“十二五”规划,经济社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到2015年末顺德区GDP将达3400亿元,工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按照顺德区2011年土地消耗率来算,未来3年需要各类建设用地2.9万亩,而要实现2020年规划期末的经济发展目标则需要各类建设用地8万亩。“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不足以保障未来8年用地需求。”顺德有关负责人说。
以鹏狮为标杆追求发展质量
在土地和资源瓶颈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顺德能否在高基数之上实现高增长?这不仅是外界对顺德发展的疑问,也是顺德内部干群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为此,顺德开始从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中寻找答案。放眼全国,当下十强县发展较为突出的当属昆山和江阴。这两个地区依靠大量固定资产投资和加工贸易或传统制造业来推动经济发展,去年GDP分别达到了2720亿元和2510亿元,但它们也和顺德一样面临着相似的困境,正在寻求转型发展。
于是,顺德开始转向深圳和新加坡等国际发达地区。这两个地区在资源禀赋上和顺德非常相近:土地面积不大,资源相对贫乏,人口接近饱和,优势并不充分,在发展中都不同程度受到要素资源的制约,但依靠制度创新和市场经济,两地均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
以2012年数据为例,深圳面积2020平方公里土地产出1.295万亿GDP,人均GDP达12万元,每平方公里产出为6.4亿元;而新加坡面积约为716平方公里,去年GDP达2700亿美元,约合1.64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达30.7万元,每平方公里产出约合23亿元人民币。而顺德同一时期的人均GDP只有9.5万元,只相当于深圳的八成,新加坡的三成,同一单位面积产出只有2.9亿元,不及深圳一半,只有新加坡的一成多。
与此同时,在产业发展上,深圳和新加坡也都和顺德一样,从加工制造起家,但前两者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多次转型,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始终把制造业作为根基,不断推动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黄喜忠说,深圳、新加坡曾经走过的发展历程是顺德正在走或将要走的,顺德目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两地曾经也或多或少遇到过,充分吸取它们的经验和教训能让顺德少走弯路。
梁维东则表示,把深圳和新加坡作为标杆,摆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面前,一方面是要破除大家夜郎自大的心态,尽管顺德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区中排名第一、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但与标杆城市一对比,质量和效益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是要坚定大家继续发展的信心,它们能够做到的、能够攀登的高度,智慧勇敢的顺德人民也一定能够做到。关键在于能不能将标杆城市的成功经验,很好地与顺德的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坚定不移地执行、落实。
链接
顺德学习深圳新加坡历史
第一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2000年前,主要以经济发展为学习的核心,包括招商引资、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建设等。第二个阶段是2000年至今,对深圳和新加坡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包括经济建设、城市发展、政府治理以及社会建设等。最近几年,顺德又围绕城市升级、产业转型和改革创新等重点工作,对深圳和新加坡进行了全面学习。
顺德之所以学习深圳,在某种程度上和香港有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深圳利用其区位优势吸收了很多香港的元素和管理方式,并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进行一系列改良,很多经验做法都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撰文:张培发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