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旅游火热。“烧烤天”下,各地热门景点的人流居高不下。北京自然是人气最旺的旅游集中地之一,故宫、长城、颐和园等处毫无疑问又是热中之热。于是,有媒体很应景地登出八达岭长城上人满为患的照片,被网友戏称为“人肉长城”盛景,引来网上网下唏嘘一片。
然而,唏嘘归唏嘘,长城还是要爬的。万里长城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工程奇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吸引力不言而喻,但对它的价值认识,范围界定,保护、维修与开发关系等也一直存在争议。历史上的八达岭长城,只是拱卫京北的明长城居庸关外围隘口的一小段;而现实中的八达岭长城,以笔者看来,除了体现在明长城中最早修缮对外开放的“样板维修工程”意义外,更多地已成为反映中国数十年来商业化旅游发展的一个样本。
仅举一斑作为例证:20多年前,笔者第一次去八达岭,印象中城墙上竖立的供游客拍照留念的“不到长城非好汉”题词碑还只有一处,在需要真正付出汗水登临的最高处城楼;后来几次去,这样的真真假假的“不到长城非好汉”标志已越来越多,有的只是一块简陋的木牌,也不耽误圈地收费,问之还振振有词都说自己这儿是真的,是为了保护长城所以采用“移动”标志。从一般游客心目中想象的雄伟肃穆到现实中的市声鼎沸不绝于耳,八达岭已直追王府井。
八达岭的现状,堪为当下国内商业化、世俗化旅游的一个缩影。换一个角度想,若以八达岭一地的“试验”和“牺牲”,换来万里长城其他地段更好地维护好原貌、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岂不也是好事?遗憾的是,从北京后来开发的几个长城景点套用“八达岭模式”,形成的同质化竞争以及各地常常发生的毁坏长城和无序开发等事件来看,这样的“好事”或许只是一厢情愿。而时下,“驴友”们对开发为景点的长城已不屑一顾,而对所谓“野长城”的攀爬和征服,却成为新的“好汉”的标志,由此引发的对长城文物的损害和人身安全的威胁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令人担忧。
“不到长城非好汉”只是伟人在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甘宁边区六盘山(有秦长城遗迹)时象征性的喟叹。从这个意义上说,八达岭上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牌子本无谓真假,一些本身来自大西北和华北东北等历代长城分布地区的游客无视身边“好汉坡”的存在,非要到北京扎堆儿登长城以证明自己是好汉,也值得商榷。片面宣传长城的攀登价值,未免失之肤浅。长城不是用来征服的,每一段长城都同等珍贵,对长城的保护、研究和欣赏应是多角度的,应注重对公众的引导。心中有长城,了解和爱护长城,而不只是盲目地去攀爬,才是真正的好汉。(逸 人)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