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6日电 据国家民委网站消息,在2012年度国家民委述职测评会上,国家民委主任杨晶指出,做民族工作要有感情讲感情。这是杨晶对民族工作方法的精辟总结,也是辞旧迎新之际,国家民委对民族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在2012年末召开的全国民委主任会议上,杨晶谈及从事民族工作的体会时,特别强调做民族工作要有感情讲感情。他说:“民族工作最需要有感情,民族工作最看重讲感情。讲感情,是民族工作部门的鲜明标志,是民族工作者的形象代表。”
做民族工作要有感情讲感情,是因为中国的少数民族可敬而勤劳,可爱而感恩。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是由56个民族共同缔造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55个少数民族为捍卫国家统一、促进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贡献。他们勤劳勇敢、淳朴善良,对党和国家的关怀和帮助感恩在心,报恩于行,是守土固边、维护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
做民族工作要有感情讲感情,更是中国历代民族工作者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之初,许多民族工作者奔赴民族地区,手把手地教少数民族群众耕地劳作、持家生活,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树立了民族工作者在少数民族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的民族工作者走村串户,深入调研,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并督促落实了一系列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与规划。一些部委的同志曾动情地讲,民委同志对工作这么有感情讲感情动感情,不支持心里都过不去。
做民族工作要有感情讲感情,也是贯彻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群众至上理念的必然要求。民族工作,说到底是群众工作,各族群众,尤其是广大少数民族同胞是民族工作者服务的对象。践行党的宗旨,搞好民族团结,必须真心诚意地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坚定不移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保持和巩固与少数民族群众的血肉联系,不仅要靠好的制度和政策,更要靠感情投入,真情付出。人是感情的动物,感情可以感天动地。有感情讲感情,就会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把事情办成,把工作干好。
做民族工作要有感情讲感情,不是说要讲哥们义气、吃吃喝喝,而是要站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为他们求发展、谋福祉。只有把少数民族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民族地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民族工作者才能真正赢得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成为他们的“娘家人”和贴心人,少数民族群众才会真心诚意地永远跟党走,民族团结之花方能永开不败!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