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供暖需仔细算账 最佳路径是因地制宜--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南方供暖需仔细算账 最佳路径是因地制宜

2013年01月12日11:49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上海1月12日电(叶健 杜放)新年伊始,寒冷冰冻天气席卷我国南方,南方实现集中供暖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其实,随着南方迎来新一轮大范围雨雪,关于南方应不应该供暖异议已经不大,关键是如何供暖。需要算算经济账、资源账和民生账,探一探南方实现供暖的最佳路径。

  60年前制定的供暖分界线已不合时宜

  浙江多地经历元旦暴雪考验;江西启动暴雪四级应急响应;8日起安徽南部又迎来暴雪……我国南方地区正在经历一个多年少见的“寒冷”冬季。截至1月8日,浙、湘、皖、赣等地已陆续发布道路结冰橙色预警。

  “最冷寒冬”也让南方供暖再度引发热议,一项有2万名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者支持南方供暖。

  据市政管理部门规定,在北京、山东等集中供暖的北方省市,室温测量标准多数为不低于16摄氏度。按照秦岭——淮河这一供暖分界线,上海、武汉、合肥等南方城市并非强制供暖区域。然而在这些城市,冬季室内常温经常低至10摄氏度以下,雨雪天甚至在零摄氏度以下。以至于有人调侃,冬天北方人“穿单衣喝冷饮”,而南方人则是“取暖基本靠抖”。

  据了解,秦岭——淮河线是50年代由中央政府划定的,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摄氏度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当时主要考虑到能源紧张、建设资金匮乏,只能优先保障北方寒冷地区的供暖。

  时至今日,很多人都在质疑,60年前制定的分界线是否还应固守?

  对此,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珏林指出,秦岭——淮河线是历史产物,随着国家经济状况的大幅改善和气候的剧烈变化,这条线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情况,南方供暖的需求理应得到满足。

  但是,南方要以什么方式取暖才划算,是否要像北方那样集中供暖?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