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得到一双过冬手套真开心。记者 熊明 摄
1月9日,在官庄镇鸳鸯小学,重庆市涪陵辣妹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万绍碧认领该校二年级为“辣妹子班”,表示愿意无偿为该班学生提供助学、就业等帮助,只要孩子们愿意读书,她就会尽全力让他们读到底。这是万绍碧为孩子穿上爱心冬衣。记者 熊明 摄
“老师,有了新棉鞋,以后下雪的时候我就能踩着冰块下山上学,再也不会迟到了。”昨日,秀山县洪安镇贵措小学5年级学生杨国富捧着新棉鞋,仰起长满冻疮的红脸蛋,认真地向老师许下承诺。
满载着热心市民和爱心企业对高寒山区贫困儿童的爱心,昨天,爱心车队秀山小组来到位于重庆最南端的秀山县,为这里的孩子送来了冬衣。
“爱心车队”一路越变越长了
早上7点10分,爱心车队从储奇门出发,经渝湘高速公路往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驶去。
车行至南川区时,车外温度已低至0℃。高速公路部分路段还摆放着前几天因路面结冰用来让汽车减速的反光锥形筒,道路两旁的山坡上随处可见的冰凌也让大伙儿为高寒山区的孩子们揪着心。
中午12点半,当我们在渝湘高速秀山站下道时,爱心车队的队伍一下“壮大”起来。原来,专程从涪陵赶来的重庆市涪陵辣妹子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民生能源集团秀山石化公司满载物资的爱心车队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此次秀山县爱心捐献活动的首站——官庄镇鸳鸯小学进发。
“我要把领到的新棉衣留给妹妹穿”
到达官庄镇鸳鸯小学时已是中午1点半,孩子们正吃午饭呢。
这所学校是一所仅有99名小学生和13名老师的村小,学生大都来自鸳鸯村和张坝村,其中70%以上为留守儿童。
学校没有专门的食堂,孩子们不得不趴在课桌上吃饭。课桌是由几块木板、木条拼接而成的简易木桌,因年代太久,桌面早已凹凸不平,课椅则是最简单的条凳。
听说重庆日报的爱心车队来了,大家都跑到学校操场上来。粉红的书包、暖和的棉鞋、厚厚的花棉袄、五颜六色的袜子……老师将爱心物资一一分发给孩子们。
11岁的朱水青紧紧地抱着一件粉红色的棉袄,长满冻疮的脸蛋上露出了笑容。
朱水青是鸳鸯村棉花坡人,家中5兄妹,她排行第四。爷爷生病在家,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她4岁时离家从此不归,小水青从小就很少穿过新衣。分到新棉袄让她格外开心,但懂事的她却不愿意自己换上新衣,因为“妹妹比我小,我要把领到的新棉衣留给妹妹穿。”
一家三姐弟,最盼有双手套好过冬
下午3点,当爱心车队来到洪安镇贵措小学时,学校正敲响了放学铃声。这所村小比鸳鸯小学规模大,有432名学生、24名教师。
因为1月3日、4日的大雪封住了山路,让30多名居住在高寒山区的孩子没能下山上课。
家住峨溶镇菜花村的杨国富每天6点就要起床,吃完早饭后带着妹妹跋涉5公里山路,才能踩着8点50分的上课铃声跑进学校。小国富最怕的就是下雪天——下雪后山路结了冰,走路直摔跤。昨天,老师专门分给他一双防滑底的棉鞋,这可把小国富高兴坏了,“这下好了,我冬天上学再也不怕迟到了。”
5年级女孩黄进进最想要的却是一双手套。12岁的黄进进手指因长满冻疮“粗壮”得跟胡萝卜一样,小指关节处因冻疮破裂渗出了液体。
昨天,她和弟弟妹妹每人除分到了衣物外,还有一双手套,这下小进进的双手终于可以在寒冷的冬天暖和暖和了。记者 龙丹梅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