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国企“闪招”背后该反思什么?--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燕赵晚报:国企“闪招”背后该反思什么?

2013年01月02日15:52    来源:燕赵晚报    手机看新闻

  日前,一家国有企业在短短6天内,就完成了一个岗位的招聘,这让应聘者不免疑惑:为什么这么快、是招了个“关系户”吗?企业负责人表示,这样做是为了避开关系户。(1月1日《海峡导报》)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次坏选择”,但低调的“闪招”难逃程序正义的质疑:有公开才能有公正,如果都以谢绝关系户为理由低调“闪招”,那么,所有的暗箱操作都可能以此为借口。于制度而言,一旦程序千疮百孔,目的正义就是镜花水月了。因为公开固然有关系户的压力,但不公开更为隐蔽操作提供了无限自由。

  当然,如果一味谴责“闪招”的非正义性,也难以从根本上制衡招聘领域中的权钱魅影。我们当看到“闪招”背后,是用人单位在招聘环节客观存在的“萝卜烦恼”。用当事单位的话说,“国有企业里,关系户太多了,想好好招个人还真不容易”;而最好的期待则是,“如果领导强硬一点,明确表态要公平公正,那就更好了”。这里就有双重悖论:一者,既然是公开透明的招聘,为什么关系户还能只手通天?体制内外的监督为何不能及时发力?二者,领导的强弱竟然直接涉及招聘结局,不难看出,那些看似硬杠杠的游戏规则是怎么成为“绕指柔”的。

  有人说这是一个拼爹年代,各色“萝卜招聘”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这话有点偏激,但从层出不穷的公共事件看,国企、事业单位等“肥差”确实在招聘层面已沦为“唐僧肉”。近日,网帖爆出招商银行济南分行校园招聘存在猫腻,面试名单备注一栏写着多位行长、银监局领导、省政府朋友等关系——从遮遮掩掩到公然晒爹,难怪有论者提醒下次把“萝卜”包紧些。但问题是,当“萝卜招聘”司空见惯的时候,只是骂“萝卜”或者怪“坑”,又有多大意义呢?

  “闪招”固然令人纠结,但面对谁都得罪不起的各色关系,以契约精神与公民理念为规则的社会不该脸红吗?从另一个层面而言,如果营商环境单纯而透明、如果权力关系清爽而谦抑,用人单位又何须看别人的脸色呢?用人权不能自主,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不过一句空话,“闪招”背后的种种,绝不仅是招聘制度值得反思。邓海建(江苏南通)

(来源:燕赵晚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