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社区代理服务新机制解民忧化矛盾--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

安徽合肥:社区代理服务新机制解民忧化矛盾

蔡敏

2012年12月20日11:23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合肥12月20日专电(记者 蔡敏)为了享受原居住地安置补偿和失地农民保障待遇,年逾六十的农民薛文元一年来多次往返几个城区。“我年纪大了,跑不动,有些文件又看不懂,要不是矛盾协调代理员帮忙张罗,再跑一年,我也摸不着头绪!”薛老汉拿着新办下来的社保卡激动地说。

  原住合肥市新站开发区三十头社区罗巷村的薛文元过去承包了自家门口的1.62亩土地。10年前投靠包河区的儿子居住,老夫妇俩还在包河区享受了拆迁安置房。但他仍然到新站区的承包地里耕作,“每年地里还收了1000多斤稻呢!”

  2011年11月,三十头社区魏武路项目建设征用了薛文元的承包地。“我去申请失地农民保障,他们却说我不能领取,理由是不能证明我在包河区是否享受过土地补偿待遇。”薛文元告诉记者,此后他不断往返于两个社区,但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心里一时既焦急又满是怨气。

  今年7月,罗巷村委会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安排矛盾协调代理员殷欢欢,全权代理薛老汉的案件,帮助调查、取证和沟通协商。

  “我带着大爷的身份证明和1995年的二轮承包证明等材料,向三十头社区综治办反映了情况。由于问题涉及多部门、两个区,区里最后决定由区建设局牵头,区人社局、三十头社区等协同,对薛文元的诉求进行复查和会审。”殷欢欢说。

  经过两个月的调查和会审,新站开发区相关部门对薛文元要求享受征地安置和失地农民保障待遇的诉求给予支持。不久后,薛老汉顺利地拿到了安置补偿和每月360元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

  像殷欢欢这样的代理员,在新站开发区已有47位。据了解,针对基层群众反映问题不知找哪个部门、不了解程序、常走弯路,容易积累不满情绪的情况,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开发区2011年9月在全市率先推行矛盾化解代理工作制度。由区财政拨出资金,从全区各村(居)常住退役军人、在职或退休教师及德高望重的群众中,经过选聘、审核、公示、培训,组建起一支代理员队伍。群众只要与代理员签订一个代理委托书,就可以免费享受“一站式代理”服务。对于涉及多部门的案件这个区还配套实行会审制,保障案件及时、有效得到处理。

  新站开发区长期负责基层群众工作的干部陈太胜说,代理员以“主动代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工作方式,先后主动代理了数十起案件,有效推动了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当地许多群众都表示:“矛盾协调代理员解决了生活中最闹心的问题,就像身边的亲人一样。”

分享到:
(责任编辑:仝宗莉、段欣毅)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