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继本报报道市卫生局即将出台新政“医院拒接急诊患者将被降级”后,昨日,“急诊科女超人”协和医院急诊科医生于莺再度通过微博发文表示,希望北京各医院收治急诊患者能参考台湾地区医院、华西医院的做法,即要求各医院病房优先收治急诊科患者。
11月中旬,于莺在其微博上吐槽:一名昏迷的老人在急救车上辗转5家医院的急诊科,未能被接治,此事引发了市民的广泛关注。
对此,市卫生局表示,拟于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急诊工作的通知》,推诿急诊患者的医院被公开通报批评,对不能胜任和承担急诊抢救工作的医院,卫生行政部门要重新审核该医疗机构的能力和级别,对达不到要求的医疗机构“降级、降等”。
针对该新政,于莺昨日再度通过微博发文,称该新政让“老百姓一致叫好,而医务人员忧心忡忡”。她请求市卫生局暂缓出台新政,或听一下基层医生的意见。希望卫生部门先出台急诊科患者疏导政策,急诊科负责抢救,后续治疗由病房接管。
“如果把急诊科比喻成小小鱼塘,一味往里放鱼,却不想着如何给鱼找出路,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于莺表示,北京可以借鉴成都的华西医院或台湾医疗系统的做法,要求医院各个病房必须优先收治急诊患者,防止出现急诊患者滞留的情况。
昨晚,市卫生局并未针对于莺的发文作出特别表态。不过记者获悉,卫生部门已了解到于莺文中所述的非急危重症患者占据急诊资源等问题,新政也希望通过加强对医院的要求,推动医院自身优化急诊患者的接诊流程。
■ 焦点
焦点一
医院急诊科不占“优势”
于莺称,目前医院急诊留观的名单上,“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月余且离出院遥遥无期。”她说,像成都的华西急诊科,医院领导对急诊科非常重视,哪怕病房加床,也要优先收治急诊科患者。如果遇到病情复杂难以确定责任科室的,则由医务处组织多科会诊或直接指定某科室收治。于莺表示,在北京“没见过哪家三甲医院的急诊科还有如此优势”。由于市卫生局的新政中没有提到对急诊患者如何疏导,会导致大量患者淤滞在急诊科。
【背景】 市卫生局拟于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急诊工作的通知》中,单列一条规定:各医疗机构要支持和加强急诊科建设,在急诊高峰期时调配足够力量,保障急诊运行。要优化就医流程,开辟绿色通道,按照复苏、抢救、重症和轻症分级诊疗,解决急、危、重症患者的优先救护问题。
焦点二
老年病人“堆积”急诊科
于莺表示,在急诊堆积的患者中,老年病慢性病急性加重的占据了很大比例,但绝大部分患者病情缓解后三甲医院病房不收,家属又因不信任、社区医院药品不足等原因不愿去社区医院。她觉得,应当考虑建立三级老年病医院,重症患者可以选择到三甲医院或老年病医院,病情稳定之后可以从老年病医院出院或到社区医院过渡,为“扎堆”急诊科的老年人找到一条出路。
【背景】 近年来,北京医改主要探索的问题一直是如何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希望建立患者有序就医和转诊的路径。
但市卫生局相关复责人在酝酿急诊新政时多次重申,不能因为其他流程尚未完善,急诊科就以“没床没设备”为理由拒接急诊患者。
此外,从市卫生局应急办对120和999两张急救网络运行的监测分析看,急救车转运患者到医院急诊科,一次性接诊成功率是98.4%;而急救车拉着患者跑两家或以上医院的比例,仅有1.6%。
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际上,绝大多数医院急诊科不会以“没床没设备”为由拒接急诊患者。但即使是1.6%的个案,也不能容忍。
本组稿件采写/新京报记者 温薷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