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表示,我国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甜头已经尝到。在新的起点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群众过上更好生活,依然要靠改革开放。这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有关专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可谓任重道远。要想兼顾两个目标,必须通过深入挖掘释放改革红利来实现。
前30年改革红利在消失
过去30年,中国通过一系列改革发展成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大国和出口大国,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的生活也一天天富裕起来。然而,俗话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前30年中国通过改革释放出的红利正在消失,未来30年经济增长的红利需要人们重新去探索和挖掘。
“过去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低劳动力成本、高储蓄、高投资、高资本形成。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和供给冲击的影响,依靠人口红利、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形成的所谓‘投资成本洼地’效应逐步减弱,‘低要素成本’时代一去不返,中国以往的国家盈利模式,在大多数要素价格上涨面前已经发出预警。”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如是分析。
张茉楠认为,今年以来,在内外需求萎缩、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叠加作用下,中国经济面临着金融危机以来第二次的增长威胁:投资、消费、出口同步回落,供给端与需求端同步趋紧。企业利润率、财政收入、工业生产、出口订单等全面下滑。她表示,一直靠低价格补贴全球化红利的中国正走上一条要素价值重估的调整之路,中国必须超越低成本优势才能真正挖掘经济增长潜力。
![]() |